香港宣布!在深圳河南将建300平方公里北部都会区,深港“双城三圈”来了!附香港《行政长官2021年施政报告》发言全文

玉竹加盟网 2023-06-15 17:34:33

【导读】香港宣布!在深圳河南将建300平方公里北部都会区,深港“双城三圈”来了!附香港《行政长官2021年施政报告》发言全文点击名片轻松关注深圳拆迁旧改指南深圳城市规划信息:罗湖、福田、南山、宝安、光明、龙华、龙岗、坪山、盐田、大鹏2篇原创内容公众号——————深圳拆迁旧改指南——————香港行政长官《施政报告》谋划香港美好未来深圳+“双城三圈”的空间格局来了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十月六日)发表任内第...


香港宣布!在深圳河南将建300平方公里北部都会区,深港“双城三圈”来了!附香港《行政长官2021年施政报告》发言全文




点击名片轻松关注

深圳拆迁旧改指南深圳城市规划信息:罗湖、福田、南山、宝安、光明、龙华、龙岗、坪山、盐田、大鹏


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深圳拆迁旧改指南——————

香港行政长官《施政报告》谋划香港美好未来


深圳+“双城三圈”的空间格局来了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十月六日)发表任内第五份《施政报告》,也是本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最后一份《施政报告》,为香港谋划未来。


《施政报告》以“齐心同行 开创未来”为题。林郑月娥说,香港过去两年经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现已回到“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


她说:“随着《香港国安法》实施和完善特区选举制度,社会恢复安全稳定,香港现在又处于一个经济发展的新起点。”



林郑月娥说,在《十四五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之下,香港企业和专业服务提供者享有无限机遇;香港只要用好中央支持特区的政策,发挥独特优势,将可为经济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施政报告》多处与深圳相关,深圳梦先帮你划下重点!


首先是建设北部都会区,与维港都会区并驾齐驱,互相辉映,推动香港未来发展。


其次是交通基建:


连接洪水桥╱厦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


把正在规划的北环线向北伸延,经落马洲河套地区(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港深创科园)接入深圳的新皇岗口岸;



探讨将东铁线伸延至深圳罗湖并在深方设立“一地两检”口岸,在现有罗湖站及上水站之间增设一个非过境铁路服务的新铁路站,以释放罗湖╱文锦渡及上水北一带的发展潜力;



第三是新田科技城:


《发展策略》提出善用落马洲管制站迁往深圳新皇岗口岸后腾出的土地和毗邻的部分鱼塘和乡郊土地,加上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内原有用地规划,将增加合共约150公顷土地作创科用途,以构建新田科技城,发挥更具规模效益的科技产业羣聚效应。


第四是政府层面:


要有效落实《发展策略》,建设北部都会区,特区政府须提升高层督导,强化跨局跨部门协作,制订成效指标方便监察,并与深圳市政府紧密联系,共同推进相关项目。


第五是法律服务:


为协助法律界迎接大湾区对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的需求,律政司会继续推行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制订统一的大湾区调解员资格、资历评审及其他相关标准,以及落实适用于深圳前海的“港资港法港仲裁”,并争取将措施扩展至深圳其他地方以至整个大湾区。


第六是 创科发展:


本届政府推动创科发展的力度可说是史无前例,四年间投放超过1,300亿元。目前香港的创科事业生机勃勃,“官产学研”的良性互动亦大幅提升。要保持这良好势头,我们锐意建立更完整的创科生态圈,令“再工业化”植根香港,并与深圳以至大湾区的创科发展相辅相成,使创科成为香港新经济动力,成就《十四五规划纲要》下的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第七是地标性创科设施:


长远而言,在《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下建议升格为新界北现代服务业中心的洪水桥╱厦村会扩大范围至流浮山,可考虑在与深圳前海一湾之隔的地方建立规模媲美数码港的地标性创科设施。


第八是河套地区:


香港正研究加快位于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科园建造工程。此外,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港科创合作区)的“一区两园”工作进度良好。长远而言,在《发展策略》下,港深创科园与落马洲╱新田一带地方,将会整合为新田科技城,当中与创科相关的土地估计约有240公顷。新田科技城联同深圳科创园区组成佔地约540公顷的深港科创合作区,可集港深两地优势汇聚海内外人才,势必成为推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引擎。



第九是“双城三圈”:


“双城”是香港和深圳;“三圈”即由西至东分别为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和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双城三圈”覆盖了深港口岸经济带和深圳发展最成熟的都市核心区,以及香港境内城市建设资源正在高速汇集并仍拥有庞大发展潜力的北部都会区。“双城三圈”空间概念的确立,有利港深政府可共同促进两地在经济、基建、创科、民生和生态环境的紧密合作,发挥强强联手,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



香港将发展300平方公里北部都会区


北部都会区将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北部都会区包括元朗区和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占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并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


林郑月娥说,北部都会区是具规模的城市空间,将成为香港境内促进港深融合发展和连系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地区。


她指北部都会区将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整个都会区发展完成后,将可容纳约250万人居住,并提供65万个职位,包括15万个创科产业相关职位。


北部都会区重点发展创科,将与支撑着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维港都会区互补;维港都会区亦会扩大至包括“明日大屿愿景”的交椅洲人工岛填海。



林郑月娥说这两个都会区将并驾齐驱,互相辉映,推动香港未来发展。


连接北部都会区的运输系统将以铁路为主,其中建议的铁路项目包括兴建连接洪水桥/厦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以及把正在规划的北环线向北伸延,经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接入深圳的新皇岗口岸。


土地供应对北部都会区的创科发展非常重要。《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提出善用落马洲管制站迁往深圳新皇岗口岸后腾出的土地和毗邻的部分乡郊土地及鱼塘,加上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内原有用地规划,将增加合共约150公顷土地,以构建新田科技城。


林郑月娥说北部都会区是“香港”,要令都会区达致职住平衡,土地供应亦是非常关键。


在北部都会区内多个已规划或规划中的发展项目,预计可提供约35万个住宅单位。北部都会区可额外开拓约600公顷用地作住宅和产业用途,可提供达186 000个住宅单位。


林郑月娥说北部都会区将具备城市与乡郊结合、发展与保育并存的特色,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地方。


都会区拥有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西面有湿地,中部有大面积的鱼塘,而东面则有拟议的红花岭郊野公园、海岸公园及世界级的地质公园。


林郑月娥说《发展策略》提出须制订及实施积极保育政策,提升包括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共约2 000公顷保育用地的生态功能,加强保育香港的湿地,亦为北部都会区缔造优质生活环境。


她说政府须提升高层督导,强化跨局跨部门协作,并与深圳市政府紧密联系,共同推进《发展策略》相关项目。


(香港政府新闻公报)


>>香港宣布!在深圳河南岸打造卫星城市!全球最高自由开放的经济增长极要来了



在与前海隔湾呼应的流浮山建创科设施


林郑月娥表示,前海扩区方案以打造具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为目标,将为香港专业服务带来大量机遇。


《发展策略》建议可借此契机提升洪水桥╱厦村为新界北现代服务业中心,并在与前海隔湾呼应的流浮山建设具规模、地标性的创科设施,为北部都会区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为达到职住平衡,《发展策略》建议制订明确政策及行政指引,尽量把“无地域限制、带动就业机会”的特区政府设施及写字楼迁往北部都会区。


香港将增加约150公顷创科用地建设新田科技城


《施政报告》指出,香港近年在创新科技方面有一定成果,但土地不足仍将影响发展。虽然正在兴建的河套地区港深创科园佔地87公顷,规划的总楼面面积已大概等于3个位于白石角的香港科学园,但与深圳河北岸面积超过300公顷的深圳科创园区比较,则相形见绌。


对此,同步公布的《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提出,善用落马洲管制站迁往深圳新皇岗口岸后腾出的土地和毗邻的部分鱼塘和乡郊土地,加上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内原有用地规划,将增加合共约150公顷土地用作创科用途,以构建新田科技城,发挥更具规模效益的科技产业群聚效应。


整个北部都会区发展完成后,总住宅单位数目将达90.5万至92.6万个,共计容纳约250万人居住;而都会区内的职位数目将大幅增加至约65万个,包括15万个与创科产业相关的职位。


林郑月娥表示,要有效落实《发展策略》,建设北部都会区,香港特区政府须提升高层督导,强化跨局跨部门协作,制订成效指标方便监察,并与深圳市政府紧密联系,共同推进相关项目。


研究东铁线延至深圳罗湖,拟建设铁路通至前海


林郑月娥表示,北部都会区的整合和扩容工作,会由以铁路为运输系统主要骨干所带动。港府探讨将东铁线延伸至深圳罗湖,并在深方设立“一地两检”口岸,在现有罗湖站及上水站之间增设一个非过境铁路服务的新铁路站,以释放罗湖/文锦渡及上水北一带的发展潜力。


林郑月娥还提及,连接洪水桥/厦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把正在规划的北环线向北伸延,经落马洲河套地区(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港深创科园)接入深圳的新皇岗口岸。


此外,将北环线由古洞站向东伸延,接驳罗湖、文锦渡及香园围一带,再南下经打鼓岭、皇后山至粉岭;探讨兴建尖鼻咀至白泥自动捷运系统的可行性,以带动该区和流浮山的发展。


据此前香港媒体报道,港铁北环线作为西铁线第二期工程,计划耗资 620 亿港元(80 亿美元)。连接新界北和前海的地铁线路预计将作为该工程的延伸,以支持前海方案的公布。这条线路也将作为往返新界西部的乘客与落马洲边境检查站的连接。该铁路项目预计将于2025 年动工,预计于 2034 年完工,届时洪水桥与前海之间的距离约为16公里,预计行车时间为30分钟。



(图片来源:香港媒体)


>>深圳官宣之后,香港下月将宣布!香港到深圳的又一条新铁路来了!



港深政府已成立“推动跨界轨道基础设施建设专班”


在跨境陆路交通方面,林郑月娥提到,港深政府已成立“推动港深跨界轨道基础设施建设专班”,共同构建“轨道上的大湾区”。


她表示,粤港两地政府正全力推进“大桥港车北上不设配额计划”,待疫情受控和免检疫“通关”逐步实施后,可让符合资格的香港私家车经大桥往来香港与广东省,而无须事先取得常规配额。粤港两地政府同意计划可稍后伸延至另一个陆路口岸。


确立港深两地“双城三圈”空间概念


林郑月娥《施政报告》还提及,在国家4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港深两地紧密互动。由西至东建设了七个陆路口岸和相连的交通基建,使两地有条件跨越后海湾、大鹏湾和深圳河而相互连接,形成“双城三圈”的空间格局。


林郑月娥说,“双城”是香港和深圳;“三圈”即由西至东分别为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和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双城三圈”覆盖了深港口岸经济带和深圳发展最成熟的都市核心区,以及香港境内城市建设资源正在高速汇集并仍拥有庞大发展潜力的北部都会区。


林郑月娥强调,“双城三圈”空间概念的确立,有利港深政府共同促进两地在经济、基建、创科、民生和生态环境的紧密合作,发挥强强联手,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


(综合自香港政府新闻网、香港商报、中新网)




香港行政长官向立法会发表


《行政长官2021年施政报告》发言全文


以下是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十月六日)上午向立法会发表《行政长官2021年施政报告》的发言全文:



立法会主席、各位议员、各位市民:


(一)前言:新局面


1. 今天我发表任内第五份《施政报告》,也是本届香港特别行政区(特区)政府五年任期内的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尽管如此,我和我的团队非常重视这份《施政报告》;我亲自主持了40场线上线下的谘询会、出席直播、走进校园,接触了超过3 500名来自不同界别的市民。我和部分发言的参与人士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香港国安法》)和完善特区选举制度的双重保障下,香港迎来良好局面,是砥砺前行,重新出发,谋划未来的时候。


2.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紧记好局面得来不易。我今天能安然站在立法会议事厅发表行政长官施政报告,各位议员能安坐席上履行立法会听取行政长官施政报告的宪制职能,相对于两年前同一场合被反中乱港的议员干扰破坏,瘫痪立法会,甚至企图颠覆政权,标志着在《香港国安法》和“爱国者治港”的保驾护航下,香港特区已回到“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管治秩序已恢复正常。要长治久安,全港市民应当更全面认识“一国两制”、更忠诚维护国家安全,以国家发展为荣,以中国人身分为傲,努力发挥香港独特优势,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3. 我今天发表的《施政报告》,聚焦发展,为香港勾划未来,而有关总结过去四年多的施政成效,则放在同日公布长达168页、图文并茂的《施政报告附篇》中,向社会作全面交代。虽然本届政府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我们秉持迎难而上,积极为民做事的精神,倡议政策突破,力求解决社会问题。我想举几个例子说明:


(i)过去四份《施政报告》共提出超过900项政策措施,当中96%已经完成或按序推进;


(ii)贯彻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理念,推出利得税两级制、研发开支额外扣税、为吸引特定行业在香港发展的税务优惠;发行政府绿色债券及银色债券、推出“公共年金计划”、修订迎合新经济企业需要的上市制度等;


(iii)为培育人才和推动创科,分别增加教育经常开支超过130亿元和投资创科逾1,300亿元;


(iv)致力改善民生,大幅增加医疗和社会福利经常开支至本年度的959亿元和1,057亿元,比四年前分别上升53%和62%;


(v)引进多项劳工权益,包括把法定有薪产假由10星期增加至14星期、逐步把法定假日与公众假期日数看齐、为落实取消强制性公积金(强积金)“对冲”安排大致完成立法准备、改善政府非技术合约员工待遇等;及


(vi)在重中之重的房屋范畴,採取多项措施,包括侧重公营房屋的土地分配、构建置业阶梯、把“居者有其屋”售价与市价脱鈎、立法规管“劏房”租务、为长时间轮候公共租住房屋(公屋)并符合资格的申请人提供现金津贴和兴建过渡性房屋等;至于土地供应方面,更是多管齐下,全速进行。


4. 我必须感谢中央政府一直以来对特区的坚定支持,在座各位立法会议员履职尽责,各法定机构专业配合和无数政府谘询委员会出谋献策。我亦要衷心感激管治团队和各级公务员的努力,以及市民的鼓励。我希望今天公布的《2021年施政报告》能得到立法会和市民的认同和支持。



(二)“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不忘初心


5.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而香港在1997年7月1日顺利回归祖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伟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落实中央对香港特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特区社会大局稳定,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这重要讲话是继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把“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作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所具有的显著优势之一后,再一次明确中央对“一国两制”方针是坚定不移的。


6. 过去两年,香港面对前所未有的政治衝击,出现了危害国家安全的极大风险。中央始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基本法》)办事,坚持“一国两制”原则,颁布实施《香港国安法》,及时扭转香港的乱局,完善特区选举制度,确保“爱国者治港”。在这个过程中,中央坚守对“一国两制”的初心;我以行政长官身分深度参与过去两年的有关工作,对此有深刻体会。任何诬衊中央这两大举措是破坏“一国两制”,都是无稽之谈,都会不攻自破。


完善“一国两制”实施


坚守特区宪制秩序


7.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7年7月1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一国两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过去两年多的经验就清楚说明,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我们唯一依靠是坚守“一国两制”,落实中央对香港全面管治权,依法施政,不能有半点动摇。面对反中乱港势力通过选举进入特区政治体制、通过教育和媒体迷惑及煽动青少年、通过违法暴力行为损害香港稳定及通过勾结外部势力危害国家安全,中央果断应对,为香港解除风险,确保“一国两制”重回正轨。要“一国两制”行稳致远,香港特区须不断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正本清源,拨乱反正。


维护国家安全


8. 自《香港国安法》在去年6月30日颁布实施以来,由我担任主席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和相关执行部门,在中央指派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指导和中央驻港国家安全公署配合下,履职尽责,依法防范、制止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但要做到全面保障国家安全,特区政府还有大量要做的工作,包括:


(i)积极推展《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的本地立法工作,保安局局长正参考过往的研究和资料、《香港国安法》的执行经验及法庭相关裁决,根据香港实际情况,制订有效和务实的方案和条文,并拟备有效的宣传计划,不让反中乱港分子有机可乘,蛊惑人心;


(ii)检视或激活现有法例,确保在全面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上,执行部门有法可用、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立法会已完成审议的《2021年电影检查(修订)条例草案》是其中一个例子,而其他须正视的议题包括打击假新闻、保障网络安全等,政务司司长会统筹有关工作;


(iii)加强防范恐怖活动和对学校、社会团体、媒体、网络等涉及国家安全事宜,积极加强宣传、指导、监督和管理的措施。其中,教育局局长已要求学校拟订并尽快落实维护国家安全教育的计划;


(iv)通过不同活动和模式,加强国安教育,提高香港市民特别是青年人的守法意识和国安意识。我很高兴在保安局局长领导下,六支纪律部队和两支辅助部队都致力加强培育青少年正向思维和守法意识的工作,其中惩教署会推出“并肩同行”计划和设立“正向实践坊”,协助在囚青少年;


(v)进一步落实《香港国安法》第六条和经修订的本地法例对公职人员的宣誓要求,包括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委员。


贯彻落实新选举制度


9. 从今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完善特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于3月30日通过经修订的《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后,特区政府在本立法会的配合下全力以赴推进有关工作,并按时完成本地立法、相关选民登记等步骤,而完善选举制度下的首场选举,即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一般选举,也在9月19日顺利举行。政制及内地事务局会与选举管理委员会紧密合作,确保其他两场选举,即第七届立法会选举和第六届行政长官选举,依法在公平、公开和诚实的情况下进行,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并总结经验,完善投票安排及推动各项优化措施。鑑于新冠疫情关係,局方亦正积极研究如何让在内地的香港选民在12月立法会选举可行使投票权的方案。


加强《宪法》和《基本法》教育


10. 要全面准确落实“一国两制”,我们必须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基本法推广督导委员会会继续以多元的手法推动《基本法》公众宣传和教育,而律政司司长正计划在明年4月举办有关《基本法》的会议,并出版名为《〈基本法〉:起草资料选材及重要案例》的刊物。在学校教育层面,取代通识教育科的公民与社会发展科于本学年从中学四年级开始推行,三个主题之一就是“‘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我在9月初曾到一所中学观课,认为是个很好的开始。为了让教授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的老师更好掌握行政长官在“一国两制”下的宪制地位和职权,我已向教育局局长提议由我现身说法,为有兴趣的老师亲自上一堂课。


11. 公众教育需要有更多渠道,香港电台(港台)作为公共广播机构应当积极参与推广《宪法》和《基本法》的工作,以履行《香港电台约章》中港台所肩负的公共目的及使命,包括增加巿民对“一国两制”在香港实施情况的认识和培养市民对公民及国民身分认同。我已就此对广播处长提出明确要求。


尊重国旗、国徽、国歌


12. 国旗、国徽和国歌是国家的象徵和标志,必须得到法律保护和市民尊重。过去一年多,立法会已先后通过《国歌条例》和《国旗及国徽(修订)条例》,稍后亦会对《区旗和区徽条例》作出相应修订,以履行特区的宪制责任。


强化法治社会


13. 法治是香港的核心价值和赖以成功的基石。香港的法治根基稳固:法律制度成熟、透明度高而且公平可靠;律政司主管刑事检控工作,不受任何干涉;法院独立进行审判,不受任何干涉;健全的法律援助制度可保障香港居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些重要元素都受到《基本法》保障;自回归以来,香港的法律和司法独立备受推崇。


14. 巩固提升香港的法治社会地位,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市民自觉维护法治权威。为促进香港社会对法治的正确理解及实践,律政司司长亲自督导“愿景2030——聚焦法治”的十年计划,并会设立客观法治资料数据库,以助评价法治情况和利便研究和能力建设,最近又编制了一本名为“聚焦法治、赋能起动”的小册子,以深入浅出手法向中小学生灌输守法意识。


15. 公平审讯和正当程序是法治的必要元素,而司法机关的角色举足轻重;法官履行职责时,只会以法律条文和法律精神为依归,不受任何干涉。但独立的司法权不等于当事人无法对法院裁决提出申诉或对个别法官行为作出投诉,而司法机关亦应与时并进。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张举能自今年1月上任以来,已完善了公众投诉机制,并积极处理案件积压的问题。我已要求有关部门全力协助司法机关解决法庭不足的问题,除了正在进行改装的设施和重新使用已关闭的荃湾法院大楼外,我们会在新区域法院大楼于2027年底落成启用前,于湾仔政府大楼内增设一个大型法庭和相关设施,以应付一些涉及大量被告人的案件。有关工程将于明年上半年展开。


加强公务员培训


16. 公务员队伍是香港特区政府的骨干,肩负贯彻落实“一国两制”责任,并于早前已全部完成宣誓或签署声明,拥护《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区。我们须增强公务员对《宪法》和《基本法》的了解、巩固他们的国家观念和加深他们的大局意识,以装备他们在履行职务时,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已将《香港国安法》加入公务人员的入职培训,并持续加强现职人员对特区宪制秩序有更好的掌握。随着临时的公务员学院在今年底成立和学院院长明年到位,公务员事务局将建立更有系统的培训架构,亦会安排更多中高级公务员到内地参与国家事务研习课程或专题考察团。局方亦会全速推展选址在观塘的公务员学院建设,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并在公务员忠诚上严格把关。


加强行政与立法关係


17. 确保“爱国者治港”是完善特区选举制度的核心,但同时亦有助切实提升特区管治效能。作为特别行政区和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双首长”,行政长官是香港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的第一责任人;而特区奉行的是以行政长官为核心,直接向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的行政主导体制。从实际操作上,我认为行政主导和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互相配合、互相制衡并无矛盾,只是过去一段时间立法会出现了极端政治生态,“拉布”、“揽炒”等严重破坏政府与立法会应良性互动的关係,窒碍有利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立法和拨款工作。自从去年11月那批“为反对而反对”的议员离开议会后,本年度的立法会可说是成果丰硕,将一共通过46条条例草案和审批超过3,200亿元拨款,确切履行立法会的宪制职权。


18. 第七届立法会会期将于明年1月1日开始,在完善选举制度下,90位来自不同界别、符合“爱国者治港”的议员将负起监督政府的功能。为了加强行政与立法关係,我今天联同《施政报告》会率先公布特区政府疏理出的40项立法建议,以供社会早日讨论,让立法会可更好担当反映民意的角色。其中不少建议都採纳了在座议员过去提出的意见,包括防止儿童被虐的强制举报、精简土地发展的法定程序和加强长者及残疾人士院舍的质素监管等。各司局长亦会加强与议员在议会内及议会外的沟通,务求达致良政善治。



(三)新气象 新未来


引言


19. 过去超过半世纪,为了满足本港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需要,政府进行了大量城市规划工作,包括早期的荃湾、沙田、大埔、屯门等新市镇,以至近年的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厦村等新发展区。这些规划发展卓有成效,但亦有不足之处,例如未能达致职住平衡、自给自足的目标。近年更因议会泛政治化,和激进“反政府”人士刻意制造对立、对抗,令城市规划工作举步维艰,严重窒碍经济社会发展,衍生了突出的民生问题。随着《香港国安法》的实施和特区选举制度的完善,香港已由乱转治,并迎来可聚焦经济的新局面,特区政府应展示高瞻远瞩的魄力,积极为香港规划未来。


规划未来


20. 我现提出建设香港北部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并开拓更多可供居住和产业发展的土地。这个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都会区,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将尽享港深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红利,帮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北部都会区将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并营造“城市与乡郊结合、发展与保育并存”的独特都会景观。


而支撑着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维港都会区亦会扩大至包括“明日大屿愿景”的交椅洲人工岛填海。这两个位处香港南北的都会区将可提供大量土地,完善香港的空间布局,并驾齐驱,互相辉映,推动香港未来发展。


北部都会区 规划背景


21. 我们今日会同步公布《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发展策略》),详细介绍都会区的规划背景、总体原则、目标和行动纲领,让社会各界进行讨论,并发表意见。这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首份由香港特区政府编制,在空间观念及策略思维上跨越港深两地行政界线的策略和纲领,充分考虑了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对香港的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建设对香港的期盼,以及《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为香港带来的大量机遇;《发展策略》同时以《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香港2030+》)为基础,将为香港的长远发展前景谋定新方略,在香港重回“一国两制”正轨的时刻,别具突破性和前瞻性意义。


空间布局


22. 北部都会区包括元朗区和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佔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都会区不是指一个有法定地位或规范,以行政界线所划定的区域,而是因地理特徵、经济功能、生态环境、交通联系及发展政策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具规模的城市空间。在都会区裡,土地用途多元,居住和就业人口及企业高度聚集,可带动邻近地区经济发展,丰富民生活动,拥有标志性的自然、人文及建筑景观,整体上具备活力、吸引力和辐射能力。


23. 北部都会区包括天水围、元朗及粉岭╱上水等已发展成熟的新市镇及其相邻乡郊地区,并有六个处于不同规划及建设阶段的新发展区和发展枢纽,包括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厦村、元朗南、新田╱落马洲、文锦渡和新界北新市镇,是香港未来20年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最活跃的地区。这裡拥有多达七个跨境陆路口岸,是香港境内促进港深融合发展和连系大湾区最重要的地区。《发展策略》把拟议的个别发展项目,与毗邻的乡郊和保育土地,创新地有机整合和提升为都会区,以期创造发展容量,满足经济和民生需要,并同时优化环境,达致可持续发展,以迎接深化港深合作带来的新机遇。


双城三圈


24. 在国家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港深两地紧密互动,由西至东建设了七个陆路口岸和相连的交通基建,使两地有条件跨越后海湾、大鹏湾和深圳河而相互连接,形成“双城三圈”的空间格局。


25. “双城”是香港和深圳;“三圈”即由西至东分别为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和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双城三圈”覆盖了深港口岸经济带和深圳发展最成熟的都市核心区,以及香港境内城市建设资源正在高速汇集并仍拥有庞大发展潜力的北部都会区。“双城三圈”空间概念的确立,有利港深政府可共同促进两地在经济、基建、创科、民生和生态环境的紧密合作,发挥强强联手,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


运输基建先行


26. 我在《2018年施政报告》中提出“明日大屿愿景”,其中运输基建先行的概念获得广泛认同。北部都会区的整合和扩容工作,亦会由以铁路为运输系统主要骨干所带动。《发展策略》中提出的铁路项目包括:


(i)连接洪水桥╱厦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


(ii)把正在规划的北环线向北伸延,经落马洲河套地区(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港深创科园)接入深圳的新皇岗口岸;


(iii)探讨将东铁线伸延至深圳罗湖并在深方设立“一地两检”口岸,在现有罗湖站及上水站之间增设一个非过境铁路服务的新铁路站,以释放罗湖╱文锦渡及上水北一带的发展潜力;


(iv)将北环线由古洞站向东伸延,接驳罗湖、文锦渡及香园围一带,再南下经打鼓岭、皇后山至粉岭;及


(v)探讨兴建尖鼻咀至白泥自动捷运系统的可行性,以带动该区和流浮山的发展。


增加创科用地


27. 香港近年在创新科技有一定成果,而在“再工业化”策略下,发展以新技术及智能生产为基础的先进制造业亦大有可为,但土地不足仍将窒碍发展。虽然正在兴建的河套地区港深创科园佔地87公顷,规划的总楼面面积已大概等于三个位于白石角的香港科学园,但与深圳河北岸面积超过300公顷的深圳科创园区比较,则相形见绌。《发展策略》提出善用落马洲管制站迁往深圳新皇岗口岸后腾出的土地和毗邻的部分鱼塘和乡郊土地,加上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内原有用地规划,将增加合共约150公顷土地作创科用途,以构建新田科技城,发挥更具规模效益的科技产业羣聚效应。


发展产业 开创就业


28. 前海扩区方案以打造具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为目标,将为香港专业服务带来大量机遇。《发展策略》建议可藉此契机提升洪水桥╱厦村为新界北现代服务业中心,并在与前海隔湾呼应的流浮山建设具规模、地标性的创科设施,为北部都会区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为达致职住平衡,《发展策略》建议制订明确政策及行政指引,尽量把“无地域限制、带动就业机会”的政府设施及写字楼迁往北部都会区。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29. 北部都会区拥有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西面有属《拉姆萨尔公约》指定的国际重要湿地,中部有大面积的鱼塘,而东面则有拟议的红花岭郊野公园、海岸公园及世界级的地质公园。《发展策略》提出须制订及实施积极保育政策,通过政府逐步收回数百公顷私人拥有的湿地和鱼塘,优化管理,提升包括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共约2 000公顷保育用地的生态功能,加强保育香港的湿地,亦为北部都会区缔造优质生活环境。


增加房屋用地


30. 目前在北部都会区内的多个已规划或规划中的发展项目,预计可提供约350 000个住宅单位;北部都会区可额外开拓约600公顷用地作住宅和产业用途,估计可提供的住宅单位为约165 000至186 000个。连同元朗区和北区现有的390 000个住宅单位,整个北部都会区发展完成后,总住宅单位数目将达905 000至926 000个,一共可容纳约2 500 000人居住;而都会区内的职位数目亦将由现在的116 000个,大幅增加至约650 000个,包括150 000个为创科产业的相关职位。


强化执行机制


31. 要有效落实《发展策略》,建设北部都会区,特区政府须提升高层督导,强化跨局跨部门协作,制订成效指标方便监察,并与深圳市政府紧密联系,共同推进相关项目。我们下一步会详细研究有关这个执行机制的细节。其中一个可能性是下一届政府设立副司长职位,负责领导包括“北部都会区”、“明日大屿愿景”等大型区域发展。


提升管治效能 重组政府架构


32. 即使没有大型区域发展项目,我认为重组政府决策局,以切合施政重点和社会期望也有其必要性。我建议现届政府在未来数月,谘询各界和持份者,准备一份详细的重组方案,供下届政府考虑执行。总结了施政经验和立法会及业界提出的意见,我初步认为重组可採纳以下的方向:


(i)设立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将目前分散于民政事务局的文化事务和商务及经济发展局的创意产业和旅游统整起来,推进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ii)分拆运输及房屋局(运房局),让这两大政策范畴可获得更专注的高层领导,特别是令新设的运输局可专注处理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运输基建、公共交通服务和交通管理事宜,同时更促进物流业发展,并巩固及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


(iii)研究分拆后的房屋局和负责土地发展和工务的发展局有否理顺的空间,以加快房屋用地供应;


(iv)扩大创新及科技局为创新科技及工业局,改变香港“工业式微”的观感,并凸显由创科推动本港再工业化的发展;及


(v)重组民政事务局为青年及地区事务局,加强以地区为本的方法解决市民日常关心的地区问题,及为促进及支持青年发展提供一站式平台。


33. 上述意见纯属抛砖引玉,我希望新一届立法会组成后,可就决策局重组事宜马上展开讨论。我和司局长亦会在未来数月与持份者交流意见,并制订详细方案。


强化管治团队


34. 有了更利于施政的政府架构,我们还需要有一支爱国爱港、忠诚、专业、高效、善于作为、勇于担当、勤政为民的管治团队。我曾先后以局长、司长和今天行政长官的身分服务三届特区政府,对这个“热厨房”吸引人才的困难有亲身体会。我期盼在完善选举制度后,更多有抱负、有能力、有担当的爱国爱港人士愿意加入管治团队,接受挑战,为香港、为国家作出贡献。


35. 此外,首长级公务员,包括属公务员中最核心、最高级别的常任秘书长和部门首长,也是特区施政成效的关键。我已要求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按着“能者居之”的原则,在未来数月检视现时公务员高层职位的选拔聘任机制,务求把最有远见和能力的官员放在最适合的位置。我会邀请公务员敍用委员会参与有关工作。


提倡专职专责


36. 近年我在公营部门人力配置方面,鼓励同事在某些特定范畴扮演“倡导者”的角色,而设立专职专责的专员职位也渐见成效,例如文物保育专员、体育专员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等。特设专员职位也可凸显政府对该政策范畴的重视和避免政出多门或求助无门的不理想情况。我已提议各局长可多以专员职位推动相关工作,例如设立儿童事务专员和海滨事务专员,应有助劳工及福利局(劳福局)和发展局在政府内外分别推动保护儿童和美化维港海滨的工作。


提升政府讯息发放和对外解说能力


37. 在现今资讯爆炸的年代,有效发放政府讯息,让市民更好更快掌握政府政策和最新情况是管治的重要一环,但我承认这正是特区政府须马上改善的工作。不少人都时常向我反映政府新闻公报的内容偏重技术性,而缺乏传达性;发布讯息的手法太守旧,而未能吸引社会注意或即时澄清巿民的疑虑。过去两年,面对不少对政府恶意攻击或偏颇报道,更凸显解说能力有待提升。我已要求各司局长在新闻处处长和他的团队配合下,更注重发放讯息和解释政策的工作。



(四)经济新动力: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背靠国家 面向世界


38. 今年《施政报告》的经济篇章,开宗明义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题,表明香港发展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香港只要用好中央支持特区的政策,发挥独特优势,将可为经济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


39. 香港的发展被誉为一个经济奇迹,从一个小渔港蜕变成为今天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香港经济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转型,但无论是回归前或回归后,都和国家发展密不可分。这些转型依靠的是外在形势的客观变化、内地的政策引导、市场主导和香港企业家那份触觉敏锐、灵活应变的拼搏精神。本届政府强调政府应担当“促成者”和“推广者”的角色,不断连系世界,开拓市场,为企业寻找商机;反而面对庞大的内地市场,却往往因为本地一股抗拒中央的政治力量而未能让香港尽享国家发展的红利。


40. 幸好,随着《香港国安法》实施和完善特区选举制度,社会恢复安全稳定,香港现在又处于一个经济发展的新起点。《十四五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格局,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等都为香港企业和专业服务提供者带来无限机遇,更令香港享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我将重点说明我们如何用好中央支持,提升香港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八个中心的国际竞争力,为香港开拓更美好未来。我们特别印制了有关每一个中心的便览,供宣传推广之用,欢迎各界取阅和协助分发给有兴趣人士。


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41. 金融业是香港的重要经济支柱,也是最国际化的产业。纵使面对过去两年前所未有的严峻环境,香港的金融体系稳如磐石,业务依然蓬勃。我们清楚看到内地经济持续增长和金融业深化改革开放是香港金融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在“一国两制”优势下,香港作为国际资本进入内地和国内资本走向世界的桥樑作用将更加突出。


42. 早前中央派团来港向各界宣讲《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申支持香港进一步推进与内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强化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及推动金融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就此,我们会在以下五方面加紧努力:


(i)支持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进一步改善上市机制和在徵询市场意见后,在香港设立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上市制度;


(ii)进一步扩大跨境人民币资金双向流通管道、离岸人民币产品和工具发展,包括研究提升发行及交易人民币证券需求、容许“港股通”南向交易的股票以人民币计价等具体措施;


(iii)通过考虑税务宽减进一步吸引家族办公室落户香港,提升国际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地位;


(iv)支持港交所与广州期货交易所就碳排放交易相关金融产品开展合作,并评估将香港发展成为区域碳交易中心的可行性,提升香港作为区内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枢纽;及


(v)推动跨境金融科技,与内地积极研究建立一个一站式沙盒联网,利便粤港澳三地的金融机构及科技公司测试跨境金融科技应用项目。


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地位


43. 要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香港港口既要保持效率高、连系性强和覆盖面广的优势,也须推动航运和港口业更广泛于业务流程和运作上应用数码科技,建设“智慧港口”。我们会与业界合作研究推动“智慧港口”发展的具体方案。物流方面,我们要加快推动大湾区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完善多式联运;并发展高增值物流,鼓励物流业界进一步应用科技,提高生产力。


44. 另一个重点发展方向是高增值海运商业服务,包括船舶注册、融资及管理、海事保险、海事法律及仲裁等。我们会引入税务优惠,吸引航运业界人士在香港设立业务;特区政府亦会扩大海事处辖下香港船舶注册处在海外的办事处,除了伦敦、上海、新加坡和悉尼外,在三藩市、东京和多伦多成立办事处,为在香港注册的船隻提供更好的支援。


45. 跨境陆路交通方面,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港珠澳大桥(大桥)和莲塘╱香园围口岸三项重大跨境基建于过去数年相继落成,有助香港融入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促进大湾区基础建设互联互通。港深政府已成立“推动港深跨界轨道基础设施建设专班”,共同构建“轨道上的大湾区”。此外,粤港两地政府正全力推进“大桥港车北上不设配额计划”,待疫情受控和免检疫“通关”逐步实施后,可让合资格香港私家车经大桥往来香港与广东省而无须事先取得常规配额。粤港两地政府亦同意计划可稍后伸延至另一个陆路口岸。


提升国际贸易中心地位


46. 香港拥有高度国际化的营商优势,

上一篇:香港设立北部都会区对香港人影响有多大?

下一篇:香港打造北部都会区的意义是什么?

免责声明:该文由项目方自行发布,玉竹加盟网仅作为信息展示平台,以上信息不代表玉竹加盟网的观点和立场。市场存风险,投资需谨慎!

我要咨询

 免费咨询微信:yuzhuw666

请填写或选择常见问题

  • 项目很好,请尽快联系我详谈。
  • 请问我所在的地区有加盟商了吗?
  • 我想详细的了加盟流程,请联系我!
  • 留下邮箱,请将详细资料邮件给我
  • 代理/加盟鱼你相伴能得到哪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