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21联考判断推理——定义判断难题解析

玉竹加盟网 2023-07-01 07:41:29

【导读】本文公众号链接:2018年421联考判断推理--定义判断难题解析1.定义判断中的言语理解题理性预期指的是,针对某个经济现象进行预期的时候,如果人们是理性的,那么他们就会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所得到的信息来作出行动而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理性预期的是:(A)省立医院分院一投入使用,小陈就在附近开了一家水果店(B)老秦获悉某政策即将施行,凭着长期炒股的经验进行股票操作(C)传言说城南要...


本文公众号链接:2018年421联考判断推理--定义判断难题解析


1.定义判断中的言语理解题


理性预期指的是,针对某个经济现象进行预期的时候,如果人们是理性的,那么他们就会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所得到的信息来作出行动而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理性预期的是:


(A)省立医院分院一投入使用,小陈就在附近开了一家水果店


(B)老秦获悉某政策即将施行,凭着长期炒股的经验进行股票操作


(C)传言说城南要建某重点中学分校,老刘立即在附近买了一套房子


(D)小张得知其高考成绩在全省排第二十位,果斯决定第一志愿报清华大学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理性预期的是:


(A)省立医院分院一投入使用,小陈就在附近开了一家水果店


(B)老秦获悉某政策即将施行,凭着长期炒股的经验进行股票操作


(C)传言说城南要建某重点中学分校,老刘立即在附近买了一套房子


(D)小张得知其高考成绩在全省排第二十位,果斯决定第一志愿报清华大学


本题正确率41%,易错项为A


本题“理性预期”这个词有些绕口,直接观察选项是否符合定义即可。


观察后可立即排除D,报考清华大学显然不是经济行为。那么ABC中谁比较合适呢?答案是B。


A“一……就……”这个搭配显然是形容小陈的做法比较激进,或者说比较着急。虽然医院由于看望住院病人等因素,对水果的需求量一般比较大,但题干中并未说明该院的位置、病房数量、附近水果生意竞争等情况,因此不是“理性预期”行为。


C显然比A更不合适,因为C只是“传言”,因为传言而“立即买房”,这种投资行为(如果将老刘的行为看做经济投资的话)显然比A中的小陈更为激进,更不理性。


B“获悉某政策即将实行”看似和C“传言要建……”类似,实则不然。“获悉”表明老秦已经确定该政策会实施,在“即将实行”的时候对股票进行操作,目的是通过预期该政策实施后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来获取收益,因此是ABC中最理性的行为,符合题意。


本题实际是一道“言语理解”题,干扰项AC的排除并不是因为它们完全不符合定义,而是从用语来说,AC偏向于较为激进的投资行为,而B最为理性。




做对本题需要对股票市场有一定了解,如果某政策已经出台后再进行股票操作,往往会踏晚一步(俗称的“追涨杀跌”往往发生在这一阶段),此时的行为就不能算“理性预期”了。




2.全面综合考虑选项的描述


回弹效应是指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节约了能源消费,但技术进步的同时也会促进经济规模的扩大,对能源产生新的需求,从而部分、甚至完全地抵消所节约的能源。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可以有效控制回弹效应的是:


(A)发动机效率提升降低了行车成本,更多人选择以车代步


(B)厂商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利润增加,生产出更多产品


(C)太阳能热水器热销,慢慢取代传统电热水器


(D)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购买节能型家用电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可以有效控制回弹效应的是:


(A)发动机效率提升降低了行车成本,更多人选择以车代步


(B)厂商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利润增加,生产出更多产品


(C)太阳能热水器热销,慢慢取代传统电热水器


(D)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购买节能型家用电器


本题正确率51%,易错项为D


概括定义:科技进步节约的能源可能因规模扩大、能源新需求而被抵消。


本题定义很简洁,AB两项也较易排除。A中发动机技术进步导致“以车代步”的人增多,用车多显然会增加更多能源(例如汽油)的消费,符合“回弹效应”定义;B中厂家已经“生产出更多产品”,意味着会有更多消费者购买该产品,从而增加能源消耗,符合“回弹效应”。


C“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的是太阳能(可以视作无消耗能源),因此此类产品即使卖的再多,也不会增加新的能源需求,能够控制“回弹效应”,正确。


D的描述看似正确,但题干说的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购买节能电器”,而不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自己的非节能家用电器淘汰,并购买节能电器”,两者是有区别的。


前者可能进一步增加能源消耗(再节能的电器也要用电,使用了就会消耗能源),而后者通过对比两种电器的能源消耗,确实达到了控制“回弹效应”的效果,两者是有区别的。




本题一定要全面、综合理解4个选项的意思,否则可能会因为一知半解而选错。




3.选项不一定在定义范围内


刺激泛化是指条件作用的形成使有机体习得了对某一刺激做出特定反应的行为,因此也就可能对类似的刺激做出同样的行为反应。刺激分化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刺激泛化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属于刺激分化


(C)为突出品牌,厂家对包装进行独特设计,力图使顾客产生刺激分化


(D)某品牌牙膏创成名牌后,生产商将其生产的化妆品也以同品牌命名,利用的是顾客的刺激泛化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刺激泛化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属于刺激分化


(C)为突出品牌,厂家对包装进行独特设计,力图使顾客产生刺激分化


(D)某品牌牙膏创成名牌后,生产商将其生产的化妆品也以同品牌命名,利用的是顾客的刺激泛化


本题正确率57%,易错项为C


读题后大致可知,刺激泛化可理解为“类似刺激同反应”,刺激分化可概括为“类似刺激不同反应”。


C“厂家的独特设计”很明显属于刺激分化,为的是让消费者在同类产品中关注自己产品设计的的特色,从而促进销量;D“不同产品同类品牌”很明显属于刺激泛化,为的是让消费者通过对牙膏的喜爱而泛化到对同品牌化妆品的喜爱。


A中井绳和蛇因为形态类似而产生相同反应,属于刺激泛化。


B中单纯描述了从(庐)山中的不同角度看的不同感受,和“泛化”、“分化”都没有任何关系,“横看”和“侧看”的感受并不类似。




本题B就是单纯的感受不同,不涉及“某一刺激的特定反应”。通过本题需要注意,不是题干给了两种定义,选项就一定符合两种定义之一,“定义判断”板块从来没有这样的要求。




4.注意问题的独特问法


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在代码编制上利用“0”“1”比特流的概念,用若干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一个二维码所能表示的比特数是固定的,它包含的信息越多,则冗余度就越小;反之,冗余度就越大。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符合二维码内涵的是:


(A)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分布可以构成相应的二维码


(B)二维码中图像代码的基本原理利用的是计算机的内部逻辑基础


(C)把文字数值信息转化成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可供设备识读


(D)二维码包含的信息量都很大,意味着在编码时需要尽量减少冗余度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符合二维码内涵的是:


(A)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分布可以构成相应的二维码


(B)二维码中图像代码的基本原理利用的是计算机的内部逻辑基础


(C)把文字数值信息转化成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可供设备识读


(D)二维码包含的信息量都很大,意味着在编码时需要尽量减少冗余度


本题正确率53%,易错项为B


本题问法非常独特,要选择“不符合内涵的”,而不是平时最常见的“符合/不符合定义的”,解题时一定要注意。


很明显AC都是题目中的原文,正确。D选项描述错误,二维码的确在编码时需要尽量减少冗余度,但原因不是“信息量都很大”,而是“信息量(比特数)”是固定的。


简单来说,题干的意思是“一个二维码总共有10个单位的信息,如果冗余量有9个单位,那么信息量就只有1个单位,所以要减少冗余量”。而D的意思是“二维码信息量可能特别大(比如10000),如果不减少冗余度,则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两者不是一个概念。


B看似没有对应的原文,但这是一个计算机的基本常识。计算机使用二进制,即题干中说的在代码编制上利用“0”、“1”比特流的概念,这就是计算机的内部逻辑基础,符合原文。




D选项有点段落概括题干扰项的意思,给人感觉似是而非,实际上是“结论正确、论据错误”,考生做题时一定要注意细节。




5.注意定义的词语顺序


水体游泳是人们前往水体及周边区域以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期经历,目前已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时尚与区域旅游开发的重要载体。水体旅游资源是指水域(水体)及相关联的岸地、岛屿、林草、建筑等能对人产生吸引力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水体旅游资源的是:


(A)武夷山“九曲溪”两旁随处可见历代文人墨客的题词


(B)秦淮河岸的街道上,有一座建于明代的“江南贡院”


(C)某森林公园建有一个放养着上千条锦鲤的“放生池”


(D)某大厦矗立于长江岸边,成为游客拍照留念的背景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水体旅游资源的是:


(A)武夷山“九曲溪”两旁随处可见历代文人墨客的题词


(B)秦淮河岸的街道上,有一座建于明代的“江南贡院”


(C)某森林公园建有一个放养着上千条锦鲤的“放生池”


(D)某大厦矗立于长江岸边,成为游客拍照留念的背景


本题正确率56%,易错项为D


本题很多考生做错的原因不是“误把干扰项当成正确选项”,而是“不知道哪个选项”正确。乍一看四个选项都符合要求,仔细阅读后似乎也不能排除。实际上,本题的定义描述是颇有玄机的。


首先题干前半部分完全是废话,不用去看。只看后面定义:


水体旅游资源是指水域(水体)及相关联的岸地、岛屿、林草、建筑等能对人产生吸引力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通过其描述可知,水域(水体)为主,景观为辅,原因在于景观是“和水域(水体)相关联的”。


A中的武夷山“九曲溪”,B中的秦淮河,C中的长江,都是非常著名的水域(水体),它们本身就是旅游资源,就是最受关注的美景,而文人墨客的题词、江南贡院和大厦都是水体(水域)边上对人产生吸引力的事物,符合定义。


C的锦鲤放生池不是水域所带的景观,而是景观所带的水域。没有国家森林公园,就不会有游客专门跑过来看一个平淡无奇的小池子。从语法的角度对应,它可被称之为“旅游资源所带的水体”,而不是“水体旅游资源”。


需要注意“人工建造的池子”不是排除C的关键,因为定义并未强调水体(水域)的“人工”属性。




2018年421联考出现了结合判断推理的言语理解题和结合言语理解的判断推理题,这在未来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吗?




6.抓住定义的关键描述


比德,是指将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赋予人们的某种道德情操,使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人格化,人的道德品性客观化,其实质是认为自然美美在它所比附的德伦理品格。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包含“比德”自然审美观的是:


(A)人们总是把风儿比作叹息,那么秋天一定是最多愁善感,小性恼人的姑娘,她不可琢磨,难以讨好


(B)画家板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隐喻自己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C)作者在某小说中称赞生性淡泊、安分守己的少妇“宛如冬梅,风知素的,霜晓寒姿”


(D)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碍,有似于水,故知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仁者乐山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包含“比德”自然审美观的是:


(A)人们总是把风儿比作叹息,那么秋天一定是最多愁善感,小性恼人的姑娘,她不可琢磨,难以讨好


(B)画家板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隐喻自己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C)作者在某小说中称赞生性淡泊、安分守己的少妇“宛如冬梅,风知素的,霜晓寒姿”


(D)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碍,有似于水,故知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仁者乐山


本题正确率53%,易错项为C


本题难度并不高,错误率高的原因是很多考生没有仔细审题。


通过定义可知“比德”这个定义描述的关键在于“赋予自然物人的道德情操”,虽然BCD的描述各不相同,但无论是用诗、用白话还是用古文,都分别赋予了岩石上竹子、冬天的梅花和“知者智者”三者坚韧顽强、素韵寒姿、“周流无碍、厚重不迁”人类的道德伦理品格。


A只是以物拟人,“多愁善感、小性恼人、不可琢磨、难以讨好”4种描述均不涉及道德情操,没有包含“比德”审美观,正确。




本题也结合了言语理解去考察,作者为了突出少妇的“生性淡薄、安分守己”,用"宛如冬梅,素韵寒姿”来称赞,看似以人拟物,实则也包含以物拟人,因为“素韵寒姿”4个字本来就是用来形容人而不是形容冬梅的。




7.定义判断题?最强程度题!


慎微,即重视并正确处理细小的事情;慎初,即把住第一次,守住第一关。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最不能体现“慎微”这一原则的是:


(A)妇女权益保护机构的工作人员劝诫人们:家庭暴力不是小事,而是犯罪,大家对此一定要零容忍


(B)小菲最近在积极瘦身,她毅力十足,高热量的食物一次都没吃,哪怕是一丁点儿


(C)李大权为一年后的马拉松赛而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长跑,他计划着每天都会比前一天多跑一些,这样子就能渐渐达到马拉松的里程


(D)妈妈对小明的学习要求十分严格,如果儿子因为马虎大意犯了小错,会立刻纠正他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最不能体现“慎微”这一原则的是:


(A)妇女权益保护机构的工作人员劝诫人们:家庭暴力不是小事,而是犯罪,大家对此一定要零容忍


(B)小菲最近在积极瘦身,她毅力十足,高热量的食物一次都没吃,哪怕是一丁点儿


(C)李大权为一年后的马拉松赛而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长跑,他计划着每天都会比前一天多跑一些,这样子就能渐渐达到马拉松的里程


(D)妈妈对小明的学习要求十分严格,如果儿子因为马虎大意犯了小错,会立刻纠正他


本题正确率23%,易错项为D


本题是一道披着“定义判断”皮的“逻辑判断-最强程度”题,题干只有一句话(后半部分“慎初”的定义完全没用),问的是“最不能”的,因此做题时要先将选项分为不同程度,然后观察哪个选项关联度最弱。


A直接说了“家庭暴力不是小事”,说明“家庭暴力”和“正确处理细小的事情完全无关”,丝毫不能体现“慎微”原则。


B“减肥期间高热量食品一次、一丁点都没吃过”说明在细节上做到了控制身材,D“小错即纠正”同样明显符合定义,本题关键在于C。


很多考生有个误区,那就是在做定义判断题时,经常会对和定义无关的题干描述念念不忘,觉得会在区别选项时用到,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切记:


定义判断中和定义无关的描述,是为了让考生更好了解定义词的含义,不要用来区别选项。


C中李大爷的行为当然和“慎初”有些类似,但问题是,第一次长跑是“把住第一次,守住第一关”吗?


以反腐败斗争举例,公务员应做到再小的好处都不收,因为收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但李大爷去马拉松显然不是像腐败这样是不好的事情,因此两个“初”的内涵是不同的。


综上所述,C属于“慎微”,因为本题中“慎微”中“微”并没有被定义为“纠正不好的事情”,而李大爷从第一次不太远的长跑做起,逐渐跑完马拉松,属于“重视并正确处理(相对于马拉松全程来说较为段)长跑”,可以看做和“慎微”有关,较为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和“慎微”最没有关系,正确。




本题又出现了“定义判断”与“逻辑判断-最强程度”两种题型的结合,或许未来各类题型的结合会越来越流行。




8.标准的“高难度定义判断题”模版


不征税收入是指专门从事特定目的,从性质和根源上不属于营利性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不负有纳税义务并且不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组成部分的收入,比如财政拨款、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免税收入是纳税人应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国家为了实现某些经济和社会目标,在特定时期或对特定项目取得的经济利益给予的税收优惠照顾,而在一定时期又有可能恢复征税的收入。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政府规定,在近两年内对这类企业研发产品的销售收入暂不收税,因此企业在研发产品上的销售收入属于免税收入


(B)某农产品企业获得了当地政府对农业加工产品的专项财政补贴,该补贴属于不征税收入


(C)国家规定,企业技术转让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收所得税,因此这部分所得属于免税收入


(D)为鼓励纳税人积极购买国债,国家规定国债所得利息收入暂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因此国债利息收入属于不征税收入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政府规定,在近两年内对这类企业研发产品的销售收入暂不收税,因此企业在研发产品上的销售收入属于免税收入


(B)某农产品企业获得了当地政府对农业加工产品的专项财政补贴,该补贴属于不征税收入


(C)国家规定,企业技术转让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收所得税,因此这部分所得属于免税收入


(D)为鼓励纳税人积极购买国债,国家规定国债所得利息收入暂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因此国债利息收入属于不征税收入


本题正确率51%,易错项为C


本题题干非常长、选项也很复杂,且同时考察了2个定义词,是“高难度定义判断题”模版,非常值得学习。



概括2个定义词的特点:


不征税收入→根本性质为非营利性活动(不赚钱),永远不需要纳税,如财政拨款。


免税收入→税收优惠政策的一种(即本来需要纳税),现在实行免税,将来可能恢复纳税。


本题AB较易理解。


A简单概括为“为支持高新科技企业而对企业(研发产品)的收入免税”,很明显是“税收优惠”的照顾,因为正常情况下,企业研发产品的销售收入应该纳税,引起其属于“免税收入”。


B简单概括为“为支持农产品企业而对由政府(给农产品企业)补贴的钱免税”,这个补贴是政府行为,显然为非营利性活动,政府不可能对政府出的补贴钱收税,因此其属于“不征税收入”。


注:本题题干较长,尽管AB较易理解,各位小伙伴最好还是仔细分辨下两者加粗部分的不同含义。


C中有“国家规定”4个字,使得部分考生误认为“国家规定了,所以就永远不会收税,因此其属于不征税收入”,这是不对的。


仔细观察C选项:


“国家规定,企业技术转让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收所得税”


可发现,国家规定后面明确注明“暂免征收所得税”,也就是说,这个税不是不收,而是目前暂时不收。而且“所得税”从字面上可以明显看出,这属于“取得经济利益”的行为,因此C应属于“免税收入”,描述正确。


D描述错误,从“购买国债获得的利息”可知这是取得经济利益的行为,从“为鼓励……积极购买”可知这是国家出台的一个优惠政策,从“暂不计入……”可知这是个暂时性的政策,因此“国债利息不收税”应属于“免税收入”。


综上所述D说法错误,应选。




本题去掉定义部分就是标准的税法考试题,考生应从这道题中学会快速、精炼概括繁杂的材料,并抓住定义的核心,才能在不浪费较多时间的前提下做对题。




9.每个汉字都简单,写在一起看不懂


合义务的择一举动是指虽然行为人实施了违法行为,造成了结果,但即使其遵守法律,也不能避免该结果的情形。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合义务的择一举动的是:


(A)甲驾车正常行驶,行人王某从人行道上猛然冲向甲,结果王某被撞伤


(B)乙醉酒后驾车,行人王某同样喝醉了酒,从人行道上猛然冲向乙,结果王某被撞伤


(C)丙驾车超速行驶,行人王某横穿马路,丙来不及刹车,将王某撞伤


(D)丁驾车超载行驶,行人王某横穿马路,幸而丁紧急刹车,才没有撞到王某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合义务的择一举动的是:


(A)甲驾车正常行驶,行人王某从人行道上猛然冲向甲,结果王某被撞伤


(B)乙醉酒后驾车,行人王某同样喝醉了酒,从人行道上猛然冲向乙,结果王某被撞伤


(C)丙驾车超速行驶,行人王某横穿马路,丙来不及刹车,将王某撞伤


(D)丁驾车超载行驶,行人王某横穿马路,幸而丁紧急刹车,才没有撞到某


本题正确率58%,易错项为A


“合义务的择一举动”中的“合”、“义务”、“择一”、“举动”都非常简单易懂,但写在一起后,对非法律专业考生来说就好像在看外星文,一脸懵逼。事实上,这就是法律术语的特点,考生无需过于纠结。


本题既然无法从字面意义上了解其含义,那就直接把选项和定义一一核对即可。


定义词有2个关键:“违法行为”,“造成了结果,这个结果遵守法律也不能避免”。


A“甲驾车正常行驶”没有违法,C“丙来不及刹车”说明丙遵守法律可以避免撞伤王某的结果,D“丁紧急刹车没有撞到”说明没有造成结果,因此ACD均不符合要求。


B中乙醉酒驾车违法,造成了撞伤王某的结果,但即使乙不醉酒驾车,由于王某喝醉了酒直接往车上撞,那么乙即使正常驾车也无法避免撞伤王某这个结果,符合定义,正确。




本词命名来源于日文“合義務的な択一的挙動”,属于典型的日文直译词,但日文“义务”、“举动”、“择一”和汉字含义有微妙的差别,大致含义为:


“如果选择符合法律义务的前提下的其行为(举动),和现在违法时的行为相比,可能有相同(合一)的效果”。


从本题可看出定义判断的定义词可能千奇百怪,一定要做好看不懂的心理准备。




10.确认不同选项的描述是否正确


集合体是指由一定数量的同类个体组成的统一整体,组成集合体的个体通常并不必然具有该集合体的所有属性。集合概念是指以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用黑体字显示的概念属于集合概念的是:


(A)自然数是不小于0的整数


(B)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C)我们班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


(D)教师是知识分子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用黑体字显示的概念属于集合概念的是:


(A)自然数是不小于0的整数


(B)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C)我们班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


(D)教师是知识分子


本题正确率43%,易错项为B


本题理解起来有些绕弯,核心在于“组成集合体的个体通常并不必然具有该集合体的所有属性”,根据选项都为“A是B”的结构,可简单理解为“A都符合B的特点”。


很明显,A中自然数=不小于0的整数,B中所有人民都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不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的就不是人民了),D中教师都是知识分子。


只有C中“我们班的同学”不一定都来自五湖四海,可能会有本省本市的当地学生,因此C错误。




本题需要理顺题干的含义。当定义判断理解起来难度很大时,不妨直接通过选项的描述,大致得出要考察的点,并找出和其他描述逻辑关系不同的选项。




上一篇:2023江苏公务员面试班 【博学】完整版计划组织类面试题作答要求 近几年都不太考这类题 给大家练习个系统思路

下一篇: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甲卷

免责声明:该文由项目方自行发布,玉竹加盟网仅作为信息展示平台,以上信息不代表玉竹加盟网的观点和立场。市场存风险,投资需谨慎!

我要咨询

 免费咨询微信:yuzhuw666

请填写或选择常见问题

  • 项目很好,请尽快联系我详谈。
  • 请问我所在的地区有加盟商了吗?
  • 我想详细的了加盟流程,请联系我!
  • 留下邮箱,请将详细资料邮件给我
  • 代理/加盟鱼你相伴能得到哪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