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甲卷地理个人思考

玉竹加盟网 2023-06-23 13:10:36

【导读】我是一个不大会考试的人,我发表这个思考会结合一些其他老师的解题方法和解析。在地理学习中,提供的解题方法最有效的是王文章老师(知乎名大唐文综)。初次写文,我的表达不是很得体,看下文前要做好心理准备。整张卷子没有特别为难人的题目,风格跟新高考类似。许多考察角度与考察知识在之前的高考试卷有出现过,认真积累可以获得个较高的分数,是近年来较容易的一张卷子。医用注射剂瓶和用于加工它的玻璃管的生产过程对水、空气...


我是一个不大会考试的人,我发表这个思考会结合一些其他老师的解题方法和解析。在地理学习中,提供的解题方法最有效的是王文章老师(知乎名大唐文综)。初次写文,我的表达不是很得体,看下文前要做好心理准备。


整张卷子没有特别为难人的题目,风格跟新高考类似。许多考察角度与考察知识在之前的高考试卷有出现过,认真积累可以获得个较高的分数,是近年来较容易的一张卷子。


医用注射剂瓶和用于加工它的玻璃管的生产过程对水、空气等环境条件要求严苛。世界最大的高端玻璃管生产企业德国某公司,通过对浙江丽水、四川成都、江苏无锡等地比较,最终选定在具有相关产业和生态环境优良的丽水某山间小镇建生产厂:2017年,从德国进口高端玻璃管制成医用注射剂瓶的生产厂投产;2020年,高端玻璃管生产厂投产。完成1-3题。


1.该公司选择在中国建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 )


A.原材料充足 B.市场广阔


C.技术先进 D.劳动力价格低


2.该公司最终选定在丽水建生产厂,看中的主要人文地理条件是( )


A.基础设施 B.商业氛围


C.科研实力 D.配套产业


3.丽水山间小镇的生态环境也是吸引该公司投资的重要条件。这说明与大城市相比,该公司在山间小镇建生产厂,可以( )


A.提高产品质量


B.降低车间环境净化成本


C.增加产品产量


D.降低废弃物处理成本


这道题考察企业怎样选择优势的区位条件,旧全国卷2020年出了这类选择题也出了大题,今年两张全国卷都把它放在第一组选择题的位置。这是个必考的知识点。


第1道题考察的是对国家发展水平与中国国情的认知。随着人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已经不占优势。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医疗市场庞大。所以外国企业是看中了我们的市场来华投资就地生产。


第2道题是考察对材料显性信息的提取。注意关键词是人文地理信息。有相关配套产业,就能发挥聚集效应,减少成本进而扩大效益。前三项均为大城市的优势,不是丽水的优势。


第3道题是对材料隐性信息的综合分析。CD两个选项好排除。山间小镇的人少基础设施不足,并不利于扩大产量。我国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小镇建产也需要建立配套的措施来处理污染。在选择是A还是B时我们先来回顾一道题。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


A.增强保密程度 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 D.集约利用土地

政治课本上说过企业的根本目的是盈利。这一题的D选项容易误选。在B跟D都合理的情况下 B才是企业考虑的主要目的。集约利用土地是客观存在的,但在本题的情境下,并不能帮助企业节约成本和创造营收,反而提高了建设成本。如果换个情景这个地方地价昂贵土地稀缺,或者政府进行城市规划批准了地下工厂集约利用土地可以选择。


这道18年一卷的高考题是企业通过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来保证产品品质进而保证盈利。而本题的玻璃生产过程对环境的要求高,但企业依然在考虑去无锡、成都环境不好的大城市发展这间接说明企业可以通过增加配套措施来净化水跟空气以保证产品质量。但选择在自然环境好的山间小镇可以节约环境净化成本来增加收益。


至于A选项哪怕你看不出这层隐含信息也可以通过代入联想法来排除。就算优良的空气环境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那企业只能通过提高定价来促进盈利。医用注射剂瓶是一次性产品,医药生产厂跟医院的采购人员会多花钱去买该类医用注射剂瓶吗?显然他们会选择符合标准的实用产品。


回归材料来增加一个设问。


2020年将高端玻璃生产厂转移到我国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新产品的研发 B.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C. 满足市场需求 D.增强产品生产的聚集效应

这题可能会因为疫情选择C选项,还可能会选择D选项。没错,CD都能帮助实现盈利。但是企业为什么要这么做?归根结底不还是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B选项包含并解释了CD选项,也是减少交通运输成本等原因的总结与解释。比如下面这道大题的官方答案,就能说明从生产者的角度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东盟是由东南亚10个国家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2000年以来,人口由5亿左右增长至现在的6亿以上。与此同时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目前东盟年产汽车约400万辆,是全球六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生产的汽车除满足当地市场外,还持续扩展外销规模。


说明人口因素对其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

发展影响:从生产者角度看,劳动力充足且价格较低,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强(3分)

根据第1问的几个选项来引申一道题目。


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


A.提高附加值 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 D.加强合作


上文提过,在我国劳动力成本随时代的发展逐渐失去优势。 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是可以通过降低人工成本来帮助盈利的。可是如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有很好的盈利前景的话, M公司会关闭自有生产厂吗?不会。从本质来看提高产品附加值才是吸引M公司为获得更大利益而专心品牌建设将生产外包的主要原因。


有些同学做了河流阶地的题目就在平顶山形成的原因写地壳抬升;我相信也有些同学,做过保证产品质量就会下意识的选择提高产品质量。面对高考题,我们要去寻找过往题目的一些共性和特性,去寻找行业生产过程和区位选择的规律与特点,去根据材料来举一反三推理地貌演化的过程。我们更要设身处地的去把自己当成当事人进行思考,根据材料与题目的语言与关键词来挖掘隐藏信息。


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德国宣布逐步放弃核电而重点发展光伏发电。图1示意2014年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一光伏发电量)。据此完成4-6题。



4.图1所示这一天所在的月份是( )


A.3月 B.6 月 C.9月 D. 12 月

5.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加,电力净需求量( )

A.全天性减少 B.时段性增加


C.时段性减少 D.不发生变化


6.降低夜间的电力净需求量,关键是发展( )


A.火力发电技术 B.光伏发电技术


C.特高压输电技术 D.电能储存技术


地球运动居然诈尸了?可惜是道送分题。由材料可知光伏发电量=电力总需求量-电力净需求量。所以当电力总需求量高于电力净需求量时,就有光伏发电,那段时间就是光照时长。时间大致从4点到18点,白昼大约14个小时。那只有6月份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状况。另外要注意到横轴为格林尼治时间,是属于中时区,而德国是属于东1区。所以比德国地方时晚了一个小时。


第五题有些同学是将粗线和虚线进行对比得出时段性减少的结论,这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根据题目随着发电量增加这一前提,我们应将细线跟粗线进行对比。在白天细线大幅低于粗线,晚上粗线的值没有变化故选择电力需求量时段性减少。


第6题注意关键词,夜间。而光伏发电增加之后白天的电力净需求量为负值,说明电力供给大于需求。光伏发电技术并不能解决晚上的用电问题,通过发展电能储存技术,可以把白天的电能储存起来,留到晚上再发电。根据题意,电力净需求量只会受到光伏发电量的影响,发展火电并不能改变电力净需求量。一些同学可能认为特高压输电有低耗能的作用,可以减少电力净需求量。特高压输电的主要作用是远距离输电,而一个德国的面积相当于中国的云南省,材料没提及远距离输电,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相当于给宋兵乙配上了青龙偃月刀。


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功能区中,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的是( )


A.高密度居住区 B.文教区


C.低密度居住区 D.工业区


8.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是夏季( )


A.冷锋过境日 B.低压控制期


C.暖锋过境日 D.高压控制期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教材。



许多试题都根据课本的这句话来出高考题,如20年的冬季防风,夏季通风。而这一道题也是这句话的延伸。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相当于可以减少近地面的辐射来缓解热岛效应。


这道题的两个设问都是最值类设问,这类题目要求考生要调动自身相关知识去选择个最佳答案。


第7题的言外之意就是热岛效应最严重,建筑密度最大的城市区是什么?显然文教区,工业区,低密度居住区的建筑密度都没有高密度居住区高。所以高密度居住区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可以反射最多的太阳辐射,最能缓解热岛效应。


第8题考查的近年来较少出现的天气系统,注意关键词过境日和控制期,时间是在夏季。不论是冷锋过境、暖锋过境、低压控制都会有阴雨天气,只有高压控制期才是天气晴朗光照与温度最强,反射太阳辐射也就最多降温最明显。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图2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9-11题。



9.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


A.②①④③ B.③①④②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10.图2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 )


A.先升后降 B.先降后升


C.持续上升 D.持续下降


11.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 )


A.岛屿众多


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受暖流影响


D.受东亚季风影响


我在阅读旅游地理课本的时候,我就意识到,珊瑚礁的形成模式很可能会出成高考题。



珊瑚礁的是由于岛屿下沉,而珊瑚虫继续生长形成的。根据最早火山爆发,之后火山沉寂珊瑚礁生长,岛屿下沉珊瑚礁继续生长的顺序可以选出2413。不了解该知识点的话,可以根据材料关键词珊瑚礁发育来判断珊瑚礁是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的过程。根据火山岛的侵蚀程度也可做出该题。


第十题问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的变化。根据自身血淋淋的教训,做题时不要考虑火山岛是上升还是下沉与设问无关的因素以引起思维混乱。我们只要去思考从2到4的过程中海平面如何引起珊瑚礁的变化?我们发现在4中珊瑚礁出露到海平面以上,那只有海平面先升后降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看到第11题时我想到了一道题是本道题的最好的注解。


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


A.海水流动快 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 D.靠近陆地


20.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


A.降水少 B.辐射强


C.海气温差大 D.风力强


年蒸发高值区呈条带状分布,结合区域来看蒸发强明显是暖流经过造成的。日本暖流流经的区域在冬季上冷下热,海气温差大,蒸发吸热固海水向空气传递了大量的水和热量,故冬季时蒸发旺盛。而冬季风力应该是靠近大陆的北部比较强。海气的相互影响是新教材新出现的内容,未来高考可能会是个热点。


本题结合区域定位应该是暖流经过导致该地的热量条件全年接近热带地区。我们知道,在西太平洋四国,本州,台湾等岛屿都属于季风性气候,不可能全年只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而季风气候突出的一点就是季节分明。北纬35度也大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跟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冬季较寒冷不能选择季风控制。A选项岛屿众多是珊瑚礁出现的非必要前提条件。选A的逻辑就像为什么今天要吃饭,因为家里有大米。


谢谢你有耐心能看到这,对我有什么意见可以在评论发出来。


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3中阴影示意的M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1.2~1.5倍,远低于英国西部和北部。在罗马时代,人们对M地区湿地进行了排水尝试,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湿地得到成片开垦。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地区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1)分析M地区排水后能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8分)


(2)分析罗马时代和17世纪对M地区湿地开垦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8分)


(3)推测M地区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6分)


第一问可以将三江平原带进去思考得出湿地改造成农田的优势是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水资源充足。8分的题按照模板与直观的知识一般只能拿一半或者更少的分数,一定要回归材料与图片。对粗读材料看不懂的话和括弧里的话一定要弄明白。题目提到年降水量远低于英国西部跟北部,结合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多雨植被得到的光照较少该地的优势是相较英国其他地区相比光照日数较多,光照条件好。


答案:与英国大部分地区相比,该地区降水量较少,光照条件较好。地势低平,利于耕作。大部分为沼泽,土层深厚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


17世纪由原先的依靠人力来排水变成依靠风力来排水。该地地势低平,不利于排水。通过风力使排水更加便利。而且水利工程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17世纪英国开垦比古罗马时代开垦效果更好。


答案:M地区湿地面积广,地势低,抽(排)水工程量大,对动力要求高。罗马时代以人力、畜力为主,排水能力有限,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7世纪,采用风力排水,排水能力大幅度提高,加之水利工程技术进步,湿地得到成片开垦。(八分全是围绕动力因素 。)


第三问最不容易被想到是长期高强度灌溉排水对于水利工程的影响,在长时间的使用下那些排水渠是容易被堵塞和淤积的。该地开发历史悠久,对地力消耗大,土肥流失严重。当地近海,海水易倒灌进河流,影响沿岸农业生产。地势低平,地下水位较高,光热较强,易造成土壤盐碱化。农药化肥的长期使用对土地的污染较大。


答案:由于长期种植,土地肥力渐趋下降,作物病虫害增多。经常的排水和耕作,使表土流失并淤塞排水沟。化肥、农药的使用,污染水、土环境。


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4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8分)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8分)


(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8分)


图例有一点比较好的地方,那就是将颗粒物自上到下由细到粗的排列顺序。


第一问注意是问砾石的区别,有冲击扇,说明该地有河流存在。该地降水集中在夏季,可形成坡面径流。根据流水的分选性,坡度越大流水速度也就越快,只有质量更大的颗粒物才能留在坡度较大的地方。所以角砾的质量一定是大于沙砾。原因就写山坡坡度大,汛期径流流速快,质量大的角砾不易被流水带走,质量较小的沙地被流水携带到冲积扇上。


答案:冲积扇: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好,有一定的磨圆度;由流水搬运、沉积而成。山坡: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海拔较高处可能有冰川作用)。


好吧,我想的跟答案完全不沾边 。我没有注意到冲击扇是旁边河流携带的泥沙形成的,并不是由山地的坡面径流携带的物质形成的。也没有注意到气象站的海拔,所以山坡并不受流水作用。“角”字突出了角砾有棱有角不光滑的特点。而海拔高是主要是冰川的作用,在受到重力的影响下角砾的分选性和磨圆性很差。


第二问问沙和粉沙在山坡表面的空间迁移过程。这让我想起了13年福建卷的一道选择题。


图4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下列2题。



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该题选C。该爬升沙丘是由于地处干旱地带流水作用少,风力作用突出。而该山坡处于迎风坡而形成爬升沙丘。


该区域全年降水少,流水作用弱。位于祁连山西段,易受冬季风影响。结合地表干燥多沙植被覆盖少导致该地山坡易受到冬季风堆积作用。风将冲击扇的沙和粉沙带到山坡较高处的角砾层上沉积,分布海拔上限较高。


答案: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冬春季风力强劲。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易启动。风沙流着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输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


第三问问为什么冲积平原水资源更丰富?材料有个前两问没有用到的信息,平原草原茂盛,能更好的起涵养水源的作用。相比于山坡与冲击扇,冲击平原砾石层深厚,上层土壤较细,位于盆地地貌,坡度和缓,能够更好地保水存水。山坡和冲击扇的水呢也能流向冲击平原。(冻土我没想到,但考虑中高纬地区和较高海拔地区必须要注意一下)


答案:地势较低,山坡和冲积扇流水在此汇集,(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利于保水;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


43.(10分)【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地处江西赣州市北部的兴国县,是我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和将军县,拥有苏园、将军馆、革命烈士纪念馆等众多红色旅游资源。1996年9月,在兴国“绕了个弯”的京九铁路正式通车,兴国终于有了第一条直通北京、迈向大江南北的大通道,经济发展实现第一次提速。2019年底,又有一条“绕弯”兴国的铁路——昌赣高铁正式通车,“兴国弯”再次成为热点,兴国由此迈入高铁时代(图6)。2020年兴国县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超过300万人次,同比增长20%左右。


分析铁路开通对兴国县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中央红军长征前是位于赣南闽西根据地,这些地区有较多的红色旅游资源。想致富先修路,开通铁路与高铁方便了与全国的交通,便于人员流动进而扩大了旅游市场。经济方面便于产品的外运,促进经贸发展。铁路的开通让该地便于吸引投资,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进而促进旅游业发展。游客的到来,带动就业并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分析了个寂寞。旅游地理拼的是积累,能找到角度就活了,找不到角度就废了。)


答案:两条铁路的开通,改善了旅游投资与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投资者来兴国县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改善了旅游交通条件,便于游客进出,扩大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增加就业岗位,提高财政收入,促进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有力促进经济发展。


44.(10分)【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2008年,新疆吉木乃县对拉斯特河谷近900公顷草原进行封育保护,如今这里林草茂盛。2020年春季,当地政府为防止封育区林草自燃,选择在青草萌发之前的1个月,投放1600头牛去吃掉积累的枯草和落叶,进行生物防火(图7)。



说明采用放牛方式进行生物防火对拉斯特河谷封育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首先森林火灾会对该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数量造成伤害,让牛去吃掉枯草和落叶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这些枯草和落叶覆盖在土地上面不利于新草的生长,清除枯草和落叶可以促进新草的生长。另外牛的粪便也可以为即将萌发的青草提供养分。


答案:牛吃掉易燃的枯草和落叶,有效避免火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有利于青草萌发和生长;牛粪直接归还自然,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本题与下面所列的2018年的福建质检的环境保护大题有异曲同工之处,可以去看看。不过相较于这两道题我更喜欢20年一卷的鼠兔题。既考察了语言组织能力,也考察了怎样促进生态系统平衡,对于并给了写的好的同学满分的机会。而本道题比较直观(我都能想出来那3点),而福建质检较难答全。


青藏高原的牦牛不完全消化的粪便是草原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牧民们重要的生活燃料。牦牛粪须降解后才会被植物吸收利用。


有学者提出:为保证高寒草地的良性发展,应适度捡拾牛粪,即半捡半留。分析“半捡半留”的环境效益。(10分)


半捡:青藏高原的自然条件差,牦牛粪不易降解,覆盖草皮,易使草原出现斑点状退化(2分);以牦牛粪做燃料,可减少对灌丛等植被的破坏(2分)。

半留:牦牛粪有利于提高草原土壤肥力(2分);牦牛粪含有大量的草籽,留在草原上,有利于提高草原的生物量(2分);有利于保持草原生物的多样性(2分)。

上一篇:2017 山难记录

下一篇:#学习雷锋好榜样#【好样的!19岁藏族小伙救下掉入冰川游客】

免责声明:该文由项目方自行发布,玉竹加盟网仅作为信息展示平台,以上信息不代表玉竹加盟网的观点和立场。市场存风险,投资需谨慎!

我要咨询

 免费咨询微信:yuzhuw666

请填写或选择常见问题

  • 项目很好,请尽快联系我详谈。
  • 请问我所在的地区有加盟商了吗?
  • 我想详细的了加盟流程,请联系我!
  • 留下邮箱,请将详细资料邮件给我
  • 代理/加盟鱼你相伴能得到哪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