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父亲绝症将成为植物人,儿子问医生怎么让父亲死?孝乎?不孝乎?

玉竹加盟网 2023-06-22 22:35:15

【导读】原标题:父亲绝症将成为植物人,儿子问医生怎么让父亲死?孝乎?不孝乎?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一、从《天道》丁元英说起这两天一直在追剧《天道》,其中有一段剧情,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说是丁元英落魄在古城避清闲,眼见着手中的钱花完,大年初一,丁元英接到妹妹一个电话,说老父亲突发脑溢血,已经病危,让赶紧带钱回家。当丁元英回老家,在医...


原标题:父亲绝症将成为植物人,儿子问医生怎么让父亲死?孝乎?不孝乎?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一、从《天道》丁元英说起


这两天一直在追剧《天道》,其中有一段剧情,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说是丁元英落魄在古城避清闲,眼见着手中的钱花完,大年初一,丁元英接到妹妹一个电话,说老父亲突发脑溢血,已经病危,让赶紧带钱回家。当丁元英回老家,在医院和医生沟通后得知父亲得的是绝症而且即使治好也是植物人,看着父亲痛苦地比划着拔掉氧气管,丁元英做出一个出乎常人的决策,他问医生怎样才能让父亲死?他这一说,家人们立马炸锅,母亲指责他想让她死,哥哥骂他白眼狼、不孝顺。



就连医生也有点生气地说到:医院是救人的地方,除非患者家属没钱了。言下之意只要家属没钱了就可以对病危的父亲停药从而让他死去。


回到家,哥哥说商量一下摊钱的事,而丁元英说:如果是摊钱的事,他就不参与了。他只知道他是我的爹,他还是谁的爹我不知道。当大家以为丁在说浑话时候,丁一本正经地说了一段关于孝道的名言:


如果我知道咱爹不仅是我爹还是你们的爹,那就一定会想到分摊责任,否则心里就会不平衡,只要你是个人就会这么想。我和大哥都在外面,如果秋红再给父亲端茶倒水的时候也这么想,他也是你们的爹,那么这碗水就端不下去了,结果就是咱爹喝不上水了。那没有遗产的父母就应该扔墙头上了。将责任本来就已经错了,说孝顺再加个美德就更错了,那应该是血缘关系的本来,本该如此,孝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是美德,是非得把所有干净地全都弄脏了才踏实的东西。没钱的子女多了,办到哪里是哪里,尽心尽力是标准,办到什么程度不是标准。


此时,丁元英把自己拔掉父亲氧气管的条件也说了:过了病危阶段确认是植物人那就停止缴费,拔掉氧气管。大哥说即使植物人也不能拔掉氧气管,他不想让别人戳脊梁骨说自己不孝,就是砸锅卖铁也一定要保住父亲一口气。



丁元英又说了一段关于孝道的名言:如果我孝顺的口碑是以我父亲的痛苦和尊严为条件的话,我就真的不知道我是个什么东西了。


母亲说那是你爸啊,养儿防老,你爸他到死就落了一个被拔管子的下场,那生儿育女还有什么用。丁元英说如果养儿防老,那就不要说母爱有多伟大,利益交换遇到我这不等价的您就赔了。


老实说,剧中丁元英关于孝道的表述,我想绝大多数人并不赞同。但是我却深以为然:如果生命既然无法挽回,那就让他有尊严地死去。


现实中,有多少人的孝是表演给别人看的?从小到大见过太多这样的事例:


儿子们为了老人在谁家赡养问题大打出手,最后导致父母无处可去,不得不结束自己的生命,从而不给孩子们添麻烦。在葬礼上,儿子、儿媳们放声大哭,生怕别人听不到。而且葬礼那叫一个隆重,就怕别人说自己不孝顺。我们在表演的同时已然在别人心中留下不孝的名声,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这也许就是剧中所说的“文化属性”。


我们的父母,我想百分之百都有养儿防老的想法。既然我把你养大你就该养我,也许问题的症结丁元英的又一番话说得更通透:


养儿防老,那父母就是你天然的债权人,而且这种感情比山高比海深,你永远想的就是还债报恩。所以这种文化就让每个人都直不起腰来。你看这个民族就是老弯着腰。而老人越是觉得养儿防老,就越容易觉得吃亏,心里就越苦。


这也许就是大多数老人觉得自己晚年凄苦的心里最真实的感受。



我们施与别人恩情总是自然而然地要求对方要报恩,其实恩情不是债,恩情就像一瓢水,经不起舀的。你帮了人家,你不提,恩情还在,你要觉得这是你的本儿,还想着利息,那就不行了。恩情经不起舀,几次就舀没了。


二、从“二十四孝”说起


提起二十四孝,我想有赖于我们社会的大肆宣扬,几乎到了无人不知的地步。可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二十四孝。在我看来,二十四孝中的有些故事几乎到了迂腐甚至是愚蠢的地步。这不是在孝顺父母,而是在气父母,如果父母看到有这样的儿子估计死的心都有了。


1、戏彩娱亲


故事是说春秋时期的老莱子非常孝顺。他伺候二老双亲,总是极尽所能地做可口的甘美的食物。他的年龄马上就七十了(古稀之年,在当时是极其少见的),从来不在父母面前说老子。他经常身穿色彩鲜艳的婴儿装,像婴儿一样在双亲身边戏耍。有一次曾经在为老人端洗脚水时,故意假装跌倒,趴在地上,学小婴儿的哇哇哭声,逗老人开心。


不知道大家在看到这里心里怎么想,我想我如果是老莱子父母,我死的心都有了。都七十岁了还在地上打滚,穿婴儿衣服,这是让父母怀疑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智商有问题吗?


都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孝经》中说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如果你成年了还在啃老,父母内心其实就已认定你是不孝的。什么年龄段我们就干和本年龄段相符的事情,不要做作、更不要装,内心怎么想就怎么做。对于此,鲁迅先生也很反感,先生说:“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真诚变成了矫情,善良变成了虚伪。



孝是成全而不是成心。


2、为母埋儿


说的是晋代郭巨家道中落但妻子生了一个男孩,郭巨怕养孩子影响供养母亲,准备将儿子埋掉。挖坑时,突然挖到一坛上天所赐的黄金,于是既可孝敬母亲,又可抚养儿子。


这幸亏是老天开眼,要不然要让母亲背上残害孙子的骂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我们故事的主人公竟然为了供养母亲而要亲自将自己的孩子埋掉。天下居然有这样绝情的父亲?我听到一个关于“舍身”的故事,说是在上古时期,物质相对匮乏,所以老人们在一定年龄后,就自发地离开部落到山洞中让自己饿死,从而成全整个部落的发展、延续。这种行为叫做舍身。


我想正常逻辑下,当一家人面临凶险,大人们总是下意识地要保护一下孩子,即使当一家人生命无法全部保全之时,大人们总会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因为他们是家族希望。而我们这位郭巨却教育我们为了孝顺父母可以杀死儿子。


鲁迅先生如是说: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这样的糟粕我想尽早让它失传吧!


3、卧冰求鲤


说是晋朝王祥的继母对他很坏,但是继母病时想吃鲤鱼,又恰逢冬天,他就脱掉衣服卧在冰上,这时冰忽然融化,跃出了两条鲤鱼。


看到这里,我想说,王祥难道不知道有一种工具叫榔头,又或者用石头砸,再不济就算是用拳头砸、脚踹我也算他正常。直接躺在冰上用体温化冰,估计冰没化掉自己却冻死了。这是故意报复继母,让她落下残害儿子的骂名?


这种反智行为,我不知道历代读到这则故事的人都作何感想。在我看来,但凡脑子正常的人绝对不会这样做。


我不能想象这样的人居然是西晋的大人物,曾位列三公。此外,还有一个关于他的故事说是:当时的曹魏相国司马昭进爵为晋王,权倾天下,司徒何曾、司空荀凯邀太尉王祥同去祝贺。


何、荀二人见司马昭即拜,唯独王祥以长揖礼行之,故而史料上才说:“王祥所以可尚者,孝于后母与不拜晋王耳。”这就证明,王祥除了孝顺后母和不拜晋王之外,别无建树,其三公的位子不过是靠孝名来取得的,因此,说他是头脑简单之人也并不为过,通俗说,就是一根筋。


4、恣蚊饱血


晋朝时,吴猛家贫,买不起蚊帐。夏日蚊叮虫咬,父亲不能安睡,于是夜里吴猛就赤身坐在父亲床前,虽然蚊子将他咬得全身是包也不驱赶,生怕蚊子去咬父亲。


买不起蚊帐,难道不知道这世上有扇子。退一步讲,就是再穷,用手赶蚊子总行吧。这位吴猛可倒好,坐那里不动,让蚊子咬,可能他认为蚊子喝饱了也就不会咬父亲了,岂不知蚊子无穷尽的道理?



我不得不怀疑这位吴猛应该是智障人士,否则借用前几年小品中一句台词:大人,谁能干出这事?


5、尝粪心忧


南齐黔娄任县令时忽然心惊流汗,怕家中有事,就急忙赶回去一看,原来他父亲病了。医生说尝病人的粪便即可知是吉是凶,甜则凶,苦则吉、黔娄就尝了尝父亲的粪便,发现是甜的,十分担忧。过了几天,父亲果然去世了。


这位医生是靠尝别人粪便看病的?关键是医生让黔娄尝粪,黔娄相信而且按照这样做了。重口味?还是有特殊癖好?你就是心再忧虑,最起码的常识应该有吧!最惊人的是居然发现粪便是甜的,估计后世有好事者看到这里,还真有去尝的人!


我们不可否认可以通过观看大小便的颜色来判断病因。但古今中外,我想没有哪个医生能是靠吃粪便看病的。以前不会有,以后我想也绝不会有。


这故事纯粹是为了恶心人,而不是教人孝。


6、乳姑不怠


唐代崔山南的曾祖母年高无齿,他祖母就每天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这样过了好几年,曾祖母的身体非常健康。后来崔山南对祖母也非常孝顺。


难道不知道有种流食叫做粥?再奢侈一点可以养个山羊每天挤点羊奶不也可以天天喝奶。非得用人乳汁来喂养,这在道德层面,曾祖母不会为人耻笑?难道说他曾祖母就好人乳汁,其他的吃不下?


对于目前社会倡导的孝,我的担心就是怕流入一种相互比着的“孝”,我孝顺的目的就是给别人看,让别人夸我孝顺。丁元英和“二十四孝”,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孝要是发自内心的,自己的、符合理性的一种行为。


我向来不愿提及孝顺这个词,孝为什么要顺着父母。父母错了也要顺着,这样不是眼看着父母一步步越错越深直到滑入无可挽回的深渊,这样的行为是孝吗?孔子说的:“无违”,后面的词应该是礼,一种基于理性的、合理的内在要求的外在表达方式。



想法,我更愿说的一个词是孝敬,父母可以在内心尊敬。这也许现代人最缺乏的一种品质。我们可以当面指责父母,但是有个前提就是要有一颗“敬”的心。


对于孝,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留言区留言。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上一篇:原创 袁惟仁儿子说爸爸没有做错任何事,选择原谅“植物人”父亲

下一篇: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 筑牢绿色发展底线

免责声明:该文由项目方自行发布,玉竹加盟网仅作为信息展示平台,以上信息不代表玉竹加盟网的观点和立场。市场存风险,投资需谨慎!

我要咨询

 免费咨询微信:yuzhuw666

请填写或选择常见问题

  • 项目很好,请尽快联系我详谈。
  • 请问我所在的地区有加盟商了吗?
  • 我想详细的了加盟流程,请联系我!
  • 留下邮箱,请将详细资料邮件给我
  • 代理/加盟鱼你相伴能得到哪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