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刷题去学习的数学,中国教育最"失败"的学科?

玉竹加盟网 2023-06-21 10:37:14

【导读】一直以来,我们都又一个共识:数学是中国学生引以为傲的一门学科。甚至常常有段子吐槽,英美国家的基础数学教育太简单。SAT考试的数学部分,也被默认为中国学生应得的满分项目。但遗憾的是,中国学生提起数学,往往都觉得枯燥,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与之相对的,是另一个事实:纵观世界范围内的获得菲尔茨奖的顶端数学家,有很多人在青少年时代曾获国际数学奥赛奖牌;但中国大量的奥赛奖牌获得者,却没有一个获得菲尔茨奖或阿贝尔...


一直以来,我们都又一个共识:数学是中国学生引以为傲的一门学科。甚至常常有段子吐槽,英美国家的基础数学教育太简单。SAT考试的数学部分,也被默认为中国学生应得的满分项目。


但遗憾的是,中国学生提起数学,往往都觉得枯燥,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与之相对的,是另一个事实:纵观世界范围内的获得菲尔茨奖的顶端数学家,有很多人在青少年时代曾获国际数学奥赛奖牌;但中国大量的奥赛奖牌获得者,却没有一个获得菲尔茨奖或阿贝尔奖等重量级国际数学大奖。


更有人说,中国的数学课堂上压根就没有数学!背后的意思是,我们的孩子可能计算能力好,公式定理记得牢,却唯独没有数学思维。



01中国教育孩子的论证方法居然没有逻辑论证


逻辑是文科还是理科?逻辑的语言逻辑和形式逻辑,应当在语文里面,就是从语言逻辑和形式逻辑发展起来的数理逻辑,也属于哲学的范畴,哲学在中国肯定属于文科内容,但西方的哲学里面还包括数学和物理学。把逻辑和数学运算放在一起,被叫做了奥数,就变成一些人嘴里的万恶的了,而数学则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要广泛使用的工具,西方数学与科学是独立的。而没有逻辑体系的支持,也就没有了科学。


很多专家认为,中国的教育问题,关键就是没有逻辑教育!逻辑思维能力如此重要,但是在我们的教育系统中并没有这样一门课。传统教育方式重知识轻思维,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大量的知识存储到学生的脑海中。


我们都知道,数学-逻辑思维智能代表了人类目前最高智能,几乎所有的智商测试题目中都包含了大量的数学-逻辑内容,几乎所有的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职业都有逻辑智能的参与。全世界不管哪个国家在制定教育目标的时候都会把逻辑思维的培养当做最为核心的目标。


中国的数学教育,也是逻辑学被阉割的,我们都说中国比外国的数学教育要难,这个难其实是难在运算上,对运算之外的东西,其实教的不多。就如我一直说的,老王买鞋遇到假币,30块进的鞋,过季了减价20块卖,有人拿了100块的假币来买一双鞋,老王找老李换钱100,卖一双鞋有找钱,后来老李发现是假币,又把100块要了回去,问老王卖鞋亏了多少?这样的问题是可以炸群的,一群成年人是讨论不清楚。这个就是你会加减法的运算,你不知道其中的逻辑。而且这个题目的歧义,估计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看不出来的,几个500人的大群也未必有一个能够看出来。


很多很多老师、家长、学生总是认为学习就是学知识,孰不知我们的课程标准最为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没有把逻辑思维能力当做教学目标的教育只能把学生"教育"。



在如今互联网时代,海量的知识其实是可以唾手可得。你可以回想一下上学时代所学的那些知识,究竟有多少是你现在还记得的,有多少是现在还用得上的呢?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劳厄曾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经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


如果没有基本的逻辑思维,即便是死记硬背,其实也无法达到好的记忆效果,所有的知识就像一串串冗长的信息,我们的记忆必定负担繁重。


怎样才能更好的记忆?最完美的记忆方法是把现象按照一定的规律编码记忆。这种编码记忆的方式就是逻辑思维,它可以弥补记忆力的不足。


所以,知识的输入和输出都需要逻辑思考力。美国物理学家兰姆说:你可以从别人那里汲取某些思想,但必须用你自己的方式加以思考,在你的模子里铸成你思想的砂型。也就是只有经过思考的东西才会真正被吸收,继而才能保证高效输出。


知识的输入和输出过程就好比一棵树的成长发育过程。逻辑思维就像大树的根基,知识就像书的养料。只有大树的根基坚固又深入,才能获得更充分的养料,才能源源不断的顺着根基和树干传输,最终成长得枝繁叶茂。如果根基不深,或者发生了断裂,那么养料也无法顺利到达。


02中国数学教育数学教学过于追求技巧


这几年网上经常报道,一些出国留学的朋友抱怨"中国式教育",其中数学是大家"吐槽"最多的学科。


"当年我们上高中的时候比那些老外微积分学得好多,考试都考的比他们好。反倒现在抽象代数,拓扑他们学得比我们好多了,越到高端的课反而思维不如他们敏捷了。我们在国内基础数学教的很扎实,可咱们中国数学上的研究怎么跟人家没法比,这是为什么?"


这就要回归数学本质,百度百科数学的定义可知,"数学,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通俗来讲,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的生活常识技能,是一种生活常识的扩张。


"计算、逻辑、抽象能力"作为学好数学必翻的三座大山。逻辑能力,培养对事物分析、观察概括与理性推断能力。抽象能力,培养对非实质事物以及新概念的理解能力。而"刷出来"的中国式数学教育,往往更注重计算能力,另外两项较为欠缺。所以,前期发力效果甚广,后期"被超车"也是情理之中。


曾经上热搜的一篇"难倒成年人的小学数学题"被各大博主转发,一时间"中国式数学"被网友集体DISS。



网友纷纷败下阵来,表示小学教学,尤其是数学的难度,竟然已经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程度,小学一年级的数学题,大部分高中生竟然也搞不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刷题速度快"、"偏题难题搞得定"被贴上了"学霸"的标签,导致现在大多数学生和老师一直以"看出诡异的等式关系和掌握很多公式"来评定数学水平,把数学当成了炫技的能力,而不是常识。


把数学当成一种技巧,过于追求炫技,没有注重逻辑思维,这也是中国式数学教育,最大的症结之一。


从小学到大学中国数学一直在练技巧,比如如何计算某类型的积分,看出诡异算术关系等,这是竞赛的范畴不适用于一般人,搞研究最重要的是夯实基础不需要奥数的技巧。换句话说,炫技是街边篮球,搞高端研究是NBA的级别。


在中国,考驾照需要学会钻杆,绕桩,等各类技巧。可国外秉承如何安全驾驶,贯彻让驾驶员熟知交规和交通礼仪。结果呢?中国每年车祸伤亡率相当高,因为根本不懂怎样安全驾驶,只会见缝插针。


记得上大学数书,很多学生学不好抽象代数,书对初学者太不友好了。翻阅国外的教材每一本都上百页,讲解十分详细,例题很少课后练习多,而且难度比中国的大。而中国书,只讲解枯燥无味的定理而且讲课顺序零散,使新手容易误解,认为高等数学高不可及,其实不然。大概出书人也觉得读者不懂,放了许多本应学生动手独立探究的练习当做例题,这样一来剥夺人形成"黑匣子"的机会,强行刷题积攒套路。


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郝景芳认为,中国教育系统有很多优点,值得巩固扎实,但缺点在于视野狭窄,过度强调技能、钻研题目,并没有给技能训练以充足思想指引,以至于学生长大之后技能优秀,但是对方向把握不足,选择自我人生以及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有限,在世界舞台的贡献受到局限。



03中国数学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如果一个社会拥有普遍较高的数学水平,其科学研究和民众素质也必然更富创造力、更具逻辑性。而面向青少年的数学教育正是养成民众数学思维的基础性工程。


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体系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区别,我们曾培养出了许多数学奥赛冠军,却也被批评为缺乏创造性。


在2020年春季的NSR论坛中,中学、大学、研究生阶段的数学教育者,以及活跃在各学科的数学工具使用者齐聚一堂,讨论中国数学教育的现状、困境与出路。



专家认为,中学数学教育受制于高考,以高考为导向的应试教育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


首先,应试教育之下,只能是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经过多年的实践,中国的高考命题已经炉火纯青,题量、题型,甚至题目的顺序都是固定的。


所以全中国的高中都是一样,都围绕着同样的题型,花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以能够做得对、做得快、做得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为唯一的目标。


第二,这种训练常常扼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进行大量、重复、机械性的训练,最终实现条件反射式的"一看就会、一做就对"。


在这样的训练之下,很多本来喜欢数学的同学无法感受到独立思考和获取新知识的乐趣,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


第三,通过应试训练选拔出来的学生,通常后劲不足。


在高中教学中我们就发现,那些经过机械化训练而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考入深圳中学的学生,在高中三年中的表现普遍并不理想。


高中三年级整整一年的黄金年华是空转的,这会影响国家未来的竞争力。


对孩子们来说,高三这一年刚好是18岁成人之前的一年,是他们记忆力最好、最容易吸收和理解知识的一年,也是他们思考人生、形成基本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是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岁月。


但是在这一年,全中国的学生都将他们所有的时间用于高考复习,用于反复的机械性训练,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创造力、不利于他们的未来发展,也将影响整个国家未来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应试教育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是不利的。应试教育的优势是培养整齐划一的技术工人,而不是培养原创性的人才。



数学,其实是一种文化。和我们传统意义上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同,数学这门文化有着更为丰富和深邃的内涵,是一种真理的探索精神,以及看待事物的哲学思考。


清代学者袁枚曾说:"学如箭镞,才如弓弩,识以领之,方能中鹄。"有知识,没有能力,就像只有箭,没有弓,射不出去,但是有了箭和弓,还要有见识,找到目标,才能打中。


数学是锻炼逻辑能力的最佳途径,可现在这种教育模式不提倡独立思考"为什么"(why),只崇尚"怎样做"(how),记住公式就完了,管你为什么。


中国的数学教育,基础已充分足够,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高效地吸收?


我们是不是首先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美国人学的数学比我们简单,却还能做出超级牛的东西?"


美国教育相信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在满足基本教育要求之后就是"因材施教"。只要你肯学、想学,随时随地都能获取任何领域的高深知识,没有年级和年龄的限制。每个人的天赋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和释放。


硅谷的精英阶层也会把孩子送去各种各样"好玩"的兴趣班,充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领导力、逻辑思维等等。


美国人推崇的好学生,一要看学术成绩;二要看"领导力"、"对社区的贡献"、"改变世界的愿望";三要看运动能力。学习成绩并不是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美国学校更强调培养学术、体育、社交各方面素质全面的学生。


我们以前总觉得美国的教育很轻松,但其实美国的好学生们课业压力是很大的,但往往孩子们是乐在其中。借用《浪潮之巅》作者吴军的话说,"学习一定很辛苦,但是不应该痛苦"。



在我看来,中美教育各有所长。我作为接受中国应试教育长大的学生,解题能力一流,但在挑战和创新能力上却有所欠缺。咱们中国的学生,若能尽量学习美国素质教育的优点,与中国的基础教育优势相结合,岂不是完美?


中国人在学习上花的时间全世界前三,可我们学术水平很落后。而我们还在用"外国人不会乘法口诀,1000以内加减法不会算"来掩盖数学上的弱点。


数学普及教育并没有把精髓传授给大众(大部分人是数学平平的百姓),而研究教育又尚无领军成果。所以,数学可能是中国教育最失败的学科之一。


当然,这不是老师和学生的错,只是我们还未探究出好的学习方式,不犯错误不会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矛盾地说,最正确的学习办法数学专业人也不清楚。但我肯定,至少现在的方式不恰当。


我希望中国的数学研究能够崛起,因为我期待学到一个以中国人命名——名留青史的定理。


参考文献:赵维杰,从取消高考选择题改起!学者热议中国数学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上一篇:刷题应试模式是效率最差的学习方法

下一篇:专家称刷题应试正在被淘汰00:46

免责声明:该文由项目方自行发布,玉竹加盟网仅作为信息展示平台,以上信息不代表玉竹加盟网的观点和立场。市场存风险,投资需谨慎!

我要咨询

 免费咨询微信:yuzhuw666

请填写或选择常见问题

  • 项目很好,请尽快联系我详谈。
  • 请问我所在的地区有加盟商了吗?
  • 我想详细的了加盟流程,请联系我!
  • 留下邮箱,请将详细资料邮件给我
  • 代理/加盟鱼你相伴能得到哪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