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睡前消息相比于之前的马督工个人号,问题的回答质量大为下降?

玉竹加盟网 2023-06-18 17:58:47

【导读】​目录对马督工或许存在问题的一些讨论一、剖腹证粉主观的说,我认为马督工和他的睡前消息在当前的键政圈里是一个影响力很高的存在。其影响力的强力之处在于,他所影响的,并非舆论场的一时风向(毕竟从掌控受众情绪中牟利的大V太多,以督工的理科生思维,土木系外形,以及偏严肃的发言风格,确实在掌控情绪这方面没有额外竞争力)。督工影响力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的发言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一个人对一件事的价值判断,甚至是一定程...










目录








马督工或许存在问题的一些讨论


一、剖腹证粉


主观的说,我认为马督工和他的睡前消息在当前的键政圈里是一个影响力很高的存在。其影响力的强力之处在于,他所影响的,并非舆论场的一时风向(毕竟从掌控受众情绪中牟利的大V太多,以督工的理科生思维,土木系外形,以及偏严肃的发言风格,确实在掌控情绪这方面没有额外竞争力)。督工影响力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的发言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一个人对一件事的价值判断,甚至是一定程度上影响部分人的基本观念。从这一点上来说,督工的影响力不仅很强,而且是当前国内媒体中殊为难得的一种力量,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督工或者督工团队的一些行为让我觉得督工变了(列侬要素察觉),想了很久,还是在督工欢迎评论的鼓励下,过来说说自己看法。


根据惯例,我先强调一下利益相关,我来评论督工,甚至提一部分反对意见,但我并不是督工黑,恰相反,我是一个督工粉,而且是督工老粉。刷知乎10年,从学生时代刷到工作数年,从冷哲、句玉、姬喵刷到肥肥猫、朱炫再到今天,没赶上大家怀念的贴吧、人人网键政时代,算是从知乎历史类回答里关注到的键政圈。那个年代,大家键政都很客气,下定义,立论,列数据,神仙打架,我个没什么水平的点赞员主要就是旁观。围观过冷哲yofilm的多次论战,也和佐藤谦一(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日本人当年在知乎有多火)打过两回嘴仗。但当时的键政多数围绕在“正确与否”而极少见到有能够用理论解释过去并且尝试指导未来,提出“该怎么做”的人。姬喵用从历史中找押韵的办法搞了不少历史神学(现在回看,属于是影射史学的雏形了),看的入迷,还买了姬喵的书。直到督工来了知乎,这部分空白有了很好的填补。保卫我们的现代生活、少年中国学会等好几篇文章我都保存在手机上看了很多次。督工马前卒的号在做睡前消息的时候,我也看过,但号没了以后我鸽了一段时间,再后来我大概是从一百零几集睡前消息开始看的,觉得节目做得好,又一集一集把节目倒着追了一遍,一键三连不在少数,督工带的货也买过,去年的科幻征文也试着参加了(虽然没获奖)。一路过来这么多年,自称一句老粉应该不过分。所以我从我的主观感受上讲一下我对督工的理解。


二、尝试务虚的分析督工的特质


首先,督工肯定是一个热衷并善于用科学去解释身边一切的人,也正是为此督工的世界观充满了对物质基础(生产力)和逻辑,这也是督工最早被称为工业党的原因。这点可以说是督工影响力的核心,用物质基础(生产力)以及逻辑解释世界,受众不需要像情绪宣传那样,必须沉浸在某一个议题或者某一圈信息茧房里面反复自我传播才能加强认同,恰相反,生活中的诸多事物都可以成为督工逻辑的论据(比如督工论证螺狮粉、德州扒鸡一类的食物是现代化生活的产物)。也正因此,可验证、可学习、可复制延伸的观念与逻辑可以经得起更多的检验,可以视为“鲁棒性更强”。这种更强的解释力超越了大多数情绪和道德观念理论,成为了督工影响力的核心。对我而言,对世界进行科学的、可检验的解释,并用以指导实践,这也是我非常追求的思考方向,因此从督工以“工业党”标签出现在视野中时,我就非常认可并关注了督工。


第二,督工拥有较高的正义感并具备将正义感落实的执行力。这点从督工多年在网上高强度参与讨论(对线),对杨爱红等人无私帮助(杨爱红在一个评价督工的答案中提起过,很多年前的回答了,具体是怎样的帮助记忆很模糊了,但印象中杨爱红因此对督工非常感激),跳出体制成为媒体从业者,并且对多个颇具能量的实体存在的问题进行揭露与批判(对线)都能看出来。这样的正义感与执行力最终化为督工做媒体人的动力,让他有表达的欲望,以及揭露的勇气。或许成为媒体人用第四权力推行自己的正义感就是督工深思熟虑选择的最热爱的道路,对此我也表示尊重。


有着科学完整的世界观,强力的逻辑,较高正义感带来的表达欲以及完成媒体创作的执行力,可以说督工的天赋点全点在媒体从业的技能上了,睡前消息几百期节目几乎没有拖更断更,质量也保持在较高的水准,确实也能说明很多问题。我个人觉得《媒体平台的8条标准》(大概是这个名字,凭记忆写的,可能不准确)是督工的巅峰,其中有很多条都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扩展内容的定义一条更是让我耳目一新,我记得听这期节目的时候我正在开车(当广播在听的),一条一条听下来让我拍了好几次方向盘。也让我觉得督工团队确实已经在积极影响我们所处的世界,或多或少已经在这个世界留下了自己改造的痕迹,这种改造对一个可以让视野超越自己生命长度的人来说有致命的诱惑,从这点而言,我非常羡慕督工团队。


但是(终于还是来到了这句但是),甘蔗没有两头甜,事物毕竟有两面性。督工的优点是勋章,但是也为他带来了诸多枷锁或者隐患。前文说,督工尝试用物质基础(生产力)和逻辑去解释一切,而这种解释必然存在能力边界的问题。毕竟世界上的事物过于复杂,并非所有事物都有着足够明确的因果关联,并非所有的因果都遵守“绝对理性人”模型可以用物质基础(生产力)来解释,并非所有的解释和模型都能被督工及其团队完全的学习并掌握,并非所有可以被解释的问题都能有妥善的的解决办法,并非所有解决办法都能在当前人类的组织度极限下完美落实。因此,在所知所学有极限的情况下强行对社会的所有事物(或者至少是绝大多数事物)进行解释,必然会出现努力里把问题往自己熟悉的知识面上引,导致强拉因果等的问题,这种情况体现在具体事物上就是大家常说的“督工又重新定义XXX”,体现在逻辑分析上就是所谓的“六经注我”。如果对问题解释有缺漏的情况下强行提出解决办法,很多时候便是如同“真空球型鸡”一般的空谈了。督工早期自称唯一的长处就是善于使用百度(我记得还在督工评论区用斯坦门茨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画9999美元的典故类比夸过督工)如今也吸纳了很多人才进入自己团队。这都是督工为扩展边界做出的努力,努力可贵,但人力终究是有极限。因此这种六经注我与空谈对我来说是可以接受的缺点,因为毕竟没有人是全知全能造物主,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本身不应受到苛责。但有一点问题更令人担忧,就是一旦这种解释掺杂了偏见,将出现诸多怪异的解释与逻辑,扭曲了讨论的氛围而成为偏见者的盛宴(具体例子容后细说),这是我认为当前督工殊为严重的问题,我想避免这样的问题是督工能力范围之内的,私以为不至于是苛责。


前文说,督工对世界有着较强的正义感以及落实正义感的执行力,但是正义感往往包含了价值判断。督工在很早的一期节目我记得是解释如何选取制作新闻内容的时候提到过,新闻人应该指导这个世界什么是正常的,与此相悖的便是反常的,可以成为新闻的素材。(凭记忆打的,大意如此,原话记不清了)这句话虽然很有科学精神,但是这其中包含着一个很明显的设定,就是这个世界是存在一种“应然”的。诚然,国内方面由于我国长期以来较为统一的政策路线以及在教育方面的卓著成果,我国人民大多有着相近的、基于唯物主义的、较为科学的价值观,可以在大多数话题下忽略价值差异。饶是如此,从祖辈父辈到平辈晚辈,一代代人的价值观多元化趋势也殊为明显。可以看到在某些话题下还是出现了武断形成“应然”所包含的价值判断造成了节目下很多话题讨论环境直接撕裂而成为党同伐异彼此攻讦的战场而失去了价值。在涉及到国际方面,价值观差异之大已经超越了鸡同鸭讲的程度,在此背景下的讨论就几乎没有办法以所谓“应然”衡量。或许在督工成长的年代大家的价值观普遍比较统一,可以推己及人而不出什么问题,但是如果督工的目标受众包含了新一代年青人,话题囊括了国际关系,则对价值判断应当更加谨慎。


话说到这里都是务虚的谈,接下来按程序要说一些具体的例子了。举例之前先做说明,督工从来不避讳自己会错,但是督工的人设决定了,有的方面他可以错,有的方面他不能错。具体专业知识督工不仅认错,而且可以大大方方的做节目认错,毕竟前文说过,人有极限,团队也有极限,知识不足犯错不丢人,而且对理性的受众来说知错能改更是可以转为危机成为加分项。但是逻辑方面督工和他的团队是不能错的,因为逻辑不是专业知识,而是认识论方法论的一部分,一旦逻辑上出现BUG,对督工和团队的负面影响大的不是一点半点。所以我印象中,对光伏的批评(我记得大意是说光伏是个高污染的电池),以及很多专业知识督工都专门做过认错节目。但是对于观众提出的逻辑质疑督工往往选择再次解释(没记得有承认自己逻辑错误的节目但保守起见不把话说死,如果有,欢迎提醒)因此我今天主要是提一点逻辑上的质疑。


【以下开始重新编号,所有举例都是凭记忆手打,原文我没条件一一去核对,如果大意是对的我就不改了,如果断章取义领会错意思了,大家可以给我个原文原链接啥的,我会改正】


一、偶像包袱


这个不是质疑督工,就是发现一点督工可爱的地方,说个乐。我记得有一集节目,督工说知乎运营有问题,举的例子是知乎可以大大方方赚测评方面的钱(我当时觉得这是督工准备做测评节目的预热)。但是轮到督工要赞的时候,督工还挺不好意思大大方方的,说的大意是“应粉丝要求/提醒,请大家点个赞”。看来真正偶像包袱背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即使是督工这种非偶像派,对于大大方方这个词也难免是有点叶公好龙哈哈哈。


二、危言耸听


督工经常说“如果他们相信自己说的话,他们就不用XXXX”。对督工来讲,这个XXXX可以换成危言耸听。不知道是不是督工觉得自己的事实和逻辑不够带来足够的震慑效果,没法在舆论场中获得足够的音量。督工在对很多事情的严重性有很大程度的夸大,以至于有点贩卖恐慌的味道。


举个例子,我记忆有一期节目,说的是健康码被滥用的事,督工说(大概意思)我们在防疫上花了上万亿,才有了健康码这种制度模式。因此健康码是价值上万亿的社会财富,滥用健康码会让价值万亿的社会资产作废。督工的定性我觉得没问题,滥用健康码是损害社会公共财富的恶劣行为。但在定量方面我觉得这个逻辑是有一定夸张的。我们知道,上万亿的防疫支出,有受灾群众的医疗费用,有医疗资源的购买,有调集人力物力的补偿,各个方面加起来花了上万亿。健康码只能是其中的一部分,一个健康码就把防疫支出的价值全占了,那雷神山火神山俩医院总不能是大风刮来的吧?进一步说,健康码是防疫投入的一部分,健康码又起码可以分成:“需要一个通行认证”的社会共识+健康码的信用+健康码的开发投入(当然还可以细分更多)。滥用行为伤害的应该是健康码的信用,如果健康码作废了可能还会加上健康码的开发投入(其实开发投入中的一部分是可以作为技术/方案储备而不会彻底消失的),“需要一个通行认证”的社会共识是无论如何不会消失的。因此,所谓万亿资产作废也是有夸张的修辞手法在里面。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说完上述已经有点贩卖恐慌味道的话以后,督工又加了一句(大意)健康码是价值万亿以上的财富,说是十万亿也没有太大问题,市值超过这个数额的国企也不多balabala....。好家伙,我当时听这句话的时候差点方向盘都抓不稳,这是传说中的十倍界王拳吗?万亿以上的定量分析都论证得模棱两可的,用一句“差不多”突然放大了一个数量级是什么情况?我印象中不记得督工有没有批评过别人贩卖恐慌了,但是对督工我觉得无论是不是为了增加自己发言的音量,贩卖恐慌都是不可取的。话说回来督工你要是相信自己说的话,相信你的受众能知道社会财富的价值,你就实话实说定量分析就好了,何必使用十倍界王拳呢?我记得督工说过“XX应该是对敌人使用的,而不是对自己人使用的”这样的话,希望十倍界王拳也适用这句话。


三、偏见


说到滥用健康码了让我联想到督工对于公务员这个群体的认识其实是充满了偏见的,这种偏见已经呈现出超越逻辑的与事实的约束,表现为将一系列与公务员有关的新闻做一个说起来解气但是经不起推敲的解释,并在经不起推敲的解释基础上给出真空球型鸡一般的对策或者干脆阴阳怪气拉满。从以往言论来说,这样的分析解释水平远远有失督工日常分析问题的水准。第一次听到这样有失水准的言论我觉得督工可能是对部分方面不了解,但是多次出现且集中在公务员相关话题下,就不得不让我考虑其中包含偏见的可能性了。


印象中,这种对公务员群体的偏见性发言时间发生在《8条标准》之后居多(个人感觉这之后不知哪一个瞬间开始督工的负面情绪输出大幅度上涨了),从这个时间点来看,不知道是督工由于《8条标准》被打压还是上海疫情的禁锢,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原因,让督工对公务员群体积累了大量的不满,也可能是我的幻觉,督工一直就对公务员群体充满意见。但是我认为,就像法官不应该因为个人好恶就丢弃公正一样,作为一个媒体人,尤其是以理性为定位而非以煽动情绪阴阳怪气见长的媒体人,这样的偏见是有违职业素养的。下面举几个例子


(一)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有一个知乎问题,问的是为什么公务员这么忙。督工的回答是(大意),因为公务员热爱编制,宁当有编制的狗,不做自由择业的人。还说只要十分之一的公务员辞职组织部就会改善工作模式balabala...对于这种言论是否合理,督工自己有一个鉴定方法论,以同样的逻辑更换这句话的主语,看看是否还说的通。比如,回答为什么大厂程序员工作累,督工说“因为【程序员】热爱【高工资】,宁当【高工资】的狗,不做自由择业的人,只要十分之一的程序员辞职,HR就会改善工作模式...”,这句话是否奇怪?再比如,一个三和大神抱怨打螺丝苦,督工说“因为【三和大神】热爱【打螺丝】,宁当【打螺丝】的狗,不做自由择业的人。只要十分之一的三和大神提桶跑路,工厂就会改善工作模式...”我觉得这个逻辑就挺扯的,在这个逻辑下,所有人都不可能抱怨自己的工作了,只要一抱怨就是“宁当XX的狗,不做自由择业的人”,不许有意见,有意见你去“自由择业”啊。一股“太平洋没加盖,你可以游过去”的味道。搞得好像进厂打螺丝是因为热爱打螺丝一样。督工以善于调查分析为基础构建自己的媒体,在这问题下面,不用多调查,就百度一下关于法官大量辞职做律师的问题,百度一下网络相关岗位辞职转互联网大厂的案例(反垄断旋转门那种除外丝毫不影响案例规模),最不济看看知乎比较知名的公务员王菊对大厂的羡慕。分析也不用太苛求,能分析到职业技能特点导致转型困难(转型不困难的法官离职率有多高是可以看到的)。我觉得有这样最基本的调查分析也说不出“宁当XXX的狗,不做自由择业的人”这种话。只一张口给了个辞职十分之一的办法,也不管这帮人的基本生活怎个过,这已经超越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水平,进入“头疼砍头脚疼砍脚”的境界了。不由的让我想起来“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的典故。督工如果真的不太想治,可以不治,如果张口要治了,希望督工在管人驼直之余,也管管人生死。


(二)为了这点醋才包的这顿饺子


督工有一期节目,说的好像是某地防疫(还是上访来着记不太准了,但是不影响结论)要求公务员要约束家人不得违反规定。督工对此事的评价是(大意),因为公务员可以在工作中给自己家人牟利,因此对自己家庭、家族有额外的权力。并以此为延伸抨击了很多公务员在行政工作中为家人牟利现象。督工没错的部分是,公务员为家人牟私的现象确实大量存在,也是一个值得抨击的点。但是想打这个靶子应该看看案例的解释到底能不能说得通。还是老办法,换个主语,看看这个逻辑还能不能说得通。我们听说很多次的,老师对孩子们提要求,通过孩子们让家长服从各种规定(限制去外地、多次反复做核酸、甚至有索要红包的案例)。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因为孩子在这所幼儿园/小学/中学上学,所以孩子对家里人有了额外的权力?权力来源是什么呢?孩子可以在上学过程中为家人牟私吗?如果觉得这个案例不说明问题,那么再换一个。我们也听说过医生通过手里病人问家属提要求、索红包的案例,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因为病人在这家医院住院,所以病人对家人有了额外的权力?病人也能在住院期间为家人牟利吗?如果觉得这个例子还是不说明问题,那我们再换一个。我们也都听说过经营不善的企业会要求员工向亲友推销滞销产品的事情,在这个案例里面我们会认为在一个已经经营不善的企业工作的员工都可以对家人有额外权力了吗?都可以为家人牟私了吗?你看,换了主语,同样的事情,逻辑说不通了呀。如果要给出一个解释,我觉得在对某一件(无论为公为私合法违法的)事非常渴求的情况下,人都倾向于利用所有(显性的隐性的)权力推动一切能推动的人去完成这件事,对于触手可及的被管理人自然要沿着亲属甚至亲友关系延伸以图达到自己的期望。至于被直接管理者以及亲友之间的传导中介,可能是亲情、可能是友情、所谓额外权力,我不可能说是完全没有可能,但是额外权力的解释力真的很弱,总不能说家长、病人、普通员工都适用亲情解释,偏偏到了公务员这里“biu”的一下,亲情友情都消失直接换成权力了吧。想批评公务员牟私现象,没问题,想批评中县干部现象,没问题。但是为了批判这些不良现象从一件事里强拉因果过来,岂不是有股“我就是为了这点醋才包的这顿饺子”的味道?醋是好醋,想吃这醋的话花样也多的是,强行包这个饺子就没必要了吧。


(三)抛开XX不谈,这就是黑恶势力


还是一个知乎问题,问的好像是你什么时候庆幸自己考公上岸了,督工的回答是(大意)那几个因为先说“欢迎光临”而不是“请扫码”就要处罚关店的人如果不是因为公务员身份已经被当作黑恶势力了。


这个答案就属于典型的看着解气实际上经不起推敲的情况。因为按照督工的逻辑,如果(我只是假设)一家店铺真的发现违规行为,被关停了,抛开公务员身份强制关停有问题店铺的人就不是黑恶势力了吗?对于这个问题,假如督工认为,一家有问题的店铺,无论是不是公务员,都可以去关停而不被认为是黑恶势力,那督工逻辑是自洽的,但是法制观念就崩了。如果督工的法治观念认为,不管店铺有没有问题,都应该是公务员去执法,那督工将公务员剥了身份与黑恶势力并列又是什么逻辑呢?


按照督工的逻辑,最应该庆幸的哪里是这几个违规执法者啊,要不是公务员身份,枪毙死刑犯的武警直接凶手竟是我自己,保家卫国的军人各个都是非法持枪。那可能就有人要解释了,不是因为职业身份,武警根本就不会枪毙别人,军人也就不会拿枪。解释得很对,所以那几个违规执法者如果不是因为公务员身份,哪儿来的机会去店里吹毛求疵张牙舞爪?所以执法违规是执法违规,违规执法的人该罚就罚,从重处罚警示后人我也认可,但硬说没有公务员身份这些人的执法就成了黑恶势力,那天下哪个公职人员的工作可以抛开而不成为黑恶势力呢?所以督工你到底觉得谁是黑恶势力啊?


以上三个例子,也是我边写边想到的,合并归属于第三大点吧。由于最近上下班开车时间少,听督工广播时间也少,所以也许有没听到的或者忘记的,如果穷根究底去找类似的例子可能更多,我也没办法穷尽了。这三个例子如果不是督工账号发出来的,放大街上我根本不能相信是督工的水平能说出来的话。多次在事实逻辑上出现低水平问题,且集中在对公务员这个群体的问题上面,让我不得不考虑督工或许真的是因为什么事和哪个公务员结下梁子了的可能性,才会在涉及公务员的话题时让批判的渴望蒙蔽了理智。不管怎么说,希望督工拿起专业素养,放下存在偏见的可能,毕竟诛心的言论不符合你的一贯形象。


四、诛心


说到诛心言论,其实被督工做诛心评论的群体并不止公务员一个,起码我能感觉到的还有督工对其他自媒体做点评时也有诛心的情况出现。


就说一个比较近的例子吧,督工在AI绘图影响群众对真实性判断的那期节目里,主要举了灭火新闻里两张骑摩托车的AI图片为例,并且在节目和回答里都提到了另一个自媒体“平原公子”,因为“平原公子”在发微博的时候把两张AI图片放在了最前面,就推论说平原公子(大意)不仅聪明,知道图片真假,而且还用假图片抢夺市场。


其实这句话拿出来就可以看出,纯粹是一句诛心的言论。为什么把图片摆在前两张就能证明平原公子明知故犯呢?有没有可能是也没分辨出来真假,单纯从视觉冲击出发选出来的?督工如此纯粹的诛心言论只靠一句看似表扬的“他很聪明”就含糊过去是不是有点太莫须有了?不知道督工喜不喜欢苏联的大清洗,但是以督工这种逻辑来定罪的话,苏联可能就只剩下斯大林一个人了。督工作为一个喜欢谈程序、谈规则、谈法治的人,这种诛心的言论如果换一个人说出来,怕是很难在督工自己的节目里活过半集。所以督工如果你真的执意要凭借一个人微博中两张AI图片的摆放顺序就要判定他明知故犯,你引以为傲的法治思维、程序正义又有几分靠得住呢?


最尴尬的是,互联网世界多的是人诛心,但偏偏督工你是最不该亲手打开这个潘多拉魔盒的。督工你还记得吧,你的节目里是出过把根据地写成殖民地的大BUG的。当时督工的解释是疏忽,然后就一笔带过了。OK,都不诛心的话这个解释大家也不会说什么。但要是都开始诛心,督工,有朝一日突然有个人说“督工的团队很勇敢,敢于将自己团队对红军的否定态度表达出来,吸引恨国市场的同道中人”。你又该如何解释呢?打错字?无论拼音还是五笔还是手写还是语音录入,根据地和殖民地的输入差距都很大。真的较真起来,这个以混淆难度来诛心的逻辑强度未必比以图片摆放顺序来诛心的逻辑强度低。


所以督工,也许他们运用了AI图片抢夺了原本该属于你的市场,让你很恼火,也许他们真的是有明知故犯故意使用的,让你很不忿。但是实事求是讲证据既是你的勋章又是你的枷锁,你不可能领荣誉的时候把它当勋章挂胸口,做事的时候把它当枷锁丢垃圾堆,天下没有这么东食西宿的事。希望以后督工断绝诛心的恶习,毕竟诛心不利于你实事求是的形象,也不利于看你的合订本。


五、划赛道


说到督工批评自媒体,就得说说近期督工常提到的,给“爽”与“不爽”划赛道的事。督工的意思是希望给确保“真”的媒体划一条赛道,另外的强调“善、美”的媒体不许进来打扰。这个说法多少是显得有点护食了,因为首先这个真,就没法定义清楚。什么是真呢?真实发生的事实自然是一部分,但是相关的观点、意见算不算真呢?如果观点意见也可以发表,用真实的事情去故意推导出一个错误的结论还算不算真(这可是很多无良媒体的拿手好戏)?更挠头的是,如何去评判正确还是错误?如前文所说的那样,这个世界上,尤其多元化的当下有可以清晰划界正确还是错误的普世的价值吗?因为价值观不同,对你认为错误的观点做出处罚,认为正确的人群带来了海潮一样的负面影响,由哪家保险公司的哪位佛祖去消除这种影响呢(而且上帝的地盘就是真佛祖去了也未必顶用)?


谈价值判断首先是行不通的,那我们退一步,我们只谈因果关系,不做主观判断,这种信息可以称其为真了吗?我看也未必,事物不存在机械、单一的因果关系,任何因果的追溯到最后往往是一个“假如丘处机没有路过牛家村”之类的笑谈。这种笑谈你要说他哪一个环节假了,似乎也没有假的地方,但这种笑谈你放到督工的赛道里督工肯定不愿意。所以因果追溯到哪一级可以作为真与非真的界限?这有人能说的清楚吗?


谈因果也有边界模糊的问题,那我们再退一步,我们只谈事实,不发表观点和评论,也不谈因果(大体上就是官方通告这种很没有传播力的消息所处生态位)。这是不是就可以放心称其为四海皆通用的真了呢?我只能说很难,因为督工对保真媒体的要求是开放评论区,但是我们也知道,苏联和美国的禁酒令从来不能禁止那些有办法绕过禁令的帮派,同样的,对媒体必须保真的禁令只需要在评论区轻轻一绕就能解决。海量的机器人水军之恶即使在没划赛道之前就已经很明显了,一旦划了赛道,这种情况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评论区的资本角力大赛就拉开了大幕。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应该因为一条不违法的评论去追责处罚一个网友吗?如果不处罚,评论区的海量信息面前,画出来的赛道岂不是成为了安慰剂?


所以所谓的划分真善美的赛道,是督工基于自己思想中存在一种所谓“真”的价值判断而提出的傲慢幻想以及随之而来的真空球型鸡政策。就连通俗化起名的“爽”赛道,和“不爽”赛道,都让人回忆起小时候老师对于书做出“正经书”和“闲书”的价值判断。看那些“奇闻趣事”媒体固然可以说是为了“爽”,但是看督工的节目的受众有的是在扩展视野,有的是在做思想实验,随着督工阴阳怪气发言增加现在也有阴阳人的狂欢,这些人(也有可能事机器人)的追求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爽”呢?


因此这种基于个人价值判断之上的真空球型鸡政策莫说可行性可操作性,细琢磨一下都漏洞百出如渔网。这让我想起来一个笑话。小兔子问老兔子,怎样才能躲过狼的追捕。老兔子说“这还不容易,狼追你的时候,你变身成一棵树不就好啦?”小兔子觉得有道理,就继续问“那要如何才能变成一棵树呢?”老兔子说“办法都告诉你了,别拿这种细节来烦我,去去去”。


督工常说自己善于定量分析问题,善于评估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带来的成本。这种划分“爽与不爽”赛道水平的策论在节目中提出来,我认为是有失督工水准的,毕竟督工之前的一些策论有着比较明确的社会实践结果支持,也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但在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方面,督工没有发挥出应有水平。


顺着话题说一句,我们都知道,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广泛传播必然依赖受众转发形成二次传播(这点督工也提到过)。而趣味性是受众观看或者转发的重要条件,如果抱着自己价值判定的所谓“真”就要划出赛道,圈地自萌,无非又变成了互相开除“真”籍,同好抱团取暖的信息茧房,难道督工真的相信真空球型鸡一样的政策下,能出现地上天国一样的“真”赛道吗?督工总是劝人不断学习进步,这样才不会被时代丢下,提到社会福利的时候这么说,提到AI淘汰画师的时候也这么说,其实督工自己又何尝不适用这句话呢?互联网时代就是要兼顾理想中对“真”的传播(防杠:自己理想中的真可以由自己的价值判断来决定,但是和面向社会的法律的“真”不是一码事),与现实中使用“趣味”作为扩大受众手段,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一个平衡点,连广告行业都开始这么做了(十年前有一个叫混子哥的公众号,会在讲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后引出广告商品,这是我记忆中最早的“猝不及防”“突然恰饭”的例子,与督工的万物由来有些相似)。总不能别人该面对挑战就去面对挑战,轮到督工自己面对互联网传播需要“真与趣味”二者统筹兼顾的挑战就开始嚷嚷着划赛道,这不成了美国田径队2016奥运会单独跑4X100的操作了么。


我和督工都是刘慈欣的粉,刘慈欣在创作生涯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觉得软科幻抢了自己的市场,从而呼吁立法划分“硬科幻”赛道和“软科幻”赛道。我觉得这方面我们还是要向大刘学习,不要向美国田径队学习。


六、薛定谔的“同行是冤家”


刚才举了几个督工批判同行时有失水准的例子,可能会让大家觉得督工对同行不留情面,因为同行是冤家。但其实并不完全是,在我看来,督工对有些媒体同行批判较多不留情面,但是对有些媒体人的批评(达不到批判的强度)还是留了情面的,督工对同行并不完全是冤家心态。


先说批判吧,我记得有一期节目督工分析自己挨骂的原因的时候,督工说(大意)有的媒体为了显示自己有内幕关系,暗示自己和高层、大人物有联系,说这种媒体就是“宰相家奴七品官”的心态,并强调了自己的团队是平民团队,没有内幕消息,会被抱怨没有资格发言。督工批判了这帮媒体人好像说是“贵族的家奴”,非常不留情面。虽然我认为利用一些渠道放风的操作在实践中存在一定价值,因此官方找个别代言人合乎情理,但很明显,就像世界排名前五的高校有十所一样,很多媒体都在拿着李鬼装李逵,以期在舆论场获得更大的音量,这种现象绝对是传统陋习沉疴旧弊的投影,督工的批判是合理的。【这儿我插一嘴,我记得督工在哪个新年节目里讲过自己在一次高级别会议过程中面对大BOSS提问给弹(dan)幕还是弹(tan)幕定名的故事,而且颇为开心的将这个名字作为新年礼物送给了观众,当时弹幕全是“督工排面”,可见其实大伙面对有高层认可这件事的态度都难以免俗,不过督工不会暗示自己的信息来源于高层,这点做到了】


说完了对贵族家奴心态的批判,说说督工对同行比较留情面的一次。大概是20年跨年的时候,背景是由于当时国内外疫情防控效果的反差,带动网上爱国热情高涨,并挂了很多对国家持负面态度的大V吹西踩中被打脸的合订本。网友热衷打脸,尤其是打大V脸也不是头一遭的事,但是财新周刊有个副主编高昱对此情景感觉非常苦闷,发微博总结2020年以来的感悟,在感悟里面说“过去三十年所有启蒙的努力失败了”“越来越多我们想给予帮助免于恐惧的人,变成了痛恨我们的人,比那些欺压他们的人更恨我们”“三十年的努力白费了”,具体内容不全写了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满屏幕溢出来的是高高在上的姿态,就差把压根就看不起群众的唾沫唾到网友脸上了,这番言论甫一出场就成了当时的舆论热点。


面对这样已经超越媒体贵族姿态直接进入以百姓为刍狗的媒体圣人姿态的媒体人,督工体现出了比较大的宽容。没有直斥高昱看不起底层人民的心态,转而分析了中国近三十年来的经济发展,比较委婉的表示由于不能再仗着对西方更了解就居高临下搞启蒙产生的挫败感,对高昱所说“三十年青春都没有意义了”表示很理解。随后又向观众介绍了高昱做的一些贡献,算是在当时铺天盖地的负面评价中为数不多提及高昱正面贡献的媒体。我印象中的督工是一幅战天斗地的气势,怼台湾政客怼了三四次、怼独山地方债无数次、怼傅正关于“解放”一词的学术错误怼了四五次。所以对高昱的留情面是我听节目时比较意外也是印象中比较深刻的。


顺便说一句,不同于督工对媒体造假的一贯深恶痛绝,高昱这期节目里督工对《读者》一类刊物通过编造故事吹捧西方的行为评价也比较留情面,用的是“现在回忆起来,当年的《读者》月刊和《读者文摘》有很多夸张和美化的地方,甚至制造了很多延续到今天的互联网神话,但是在90年代,它是中国人构建工业社会的模板,是可以直接参照的社会细节”【为了不断章取义,专门查了一下节目摘录了这段原文】。如果是在今天,有自媒体同行用同样的手段“夸张、美化、制造互联网神话”,我想督工的态度可能更倾向于认为这种“夸张、美化、制造互联网神话”应该被归属于宗教或者戏剧,去“爽”的那个赛道里玩(虽然读起来让人很不爽)而不愿与之为伍,甚至可能会直斥这种“夸张、美化、制造互联网神话”是会破坏媒体环境的balabala...,但是当年的督工或许是不似今日老而弥坚,久而弥辣,对媒体前辈们还是留了情面吧。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一个人在他生命的每一个阶段说了他相信的话,你还能让他怎么样”。


总而言之吧,对督工来说,同行也未必那么冤家,有时候也会给同行留情面的。但是可惜对照组很少,无法控制变量,是因为时间推移心态发生改变/有人惹得起有人惹不起/纸媒和网媒生态位不同/,还是别的什么变量的影响就目前情况看确实是不得而知了。


七、阴阳怪气


不知从何时起,原本很少阴阳怪气(印象中甚至连马前卒账号被封也没有看到督工阴阳怪气)的督工突然开始高频率的阴阳怪气了。从时间上,感觉就是去年冬天以来的事,不知道是因为受到了更多的打压?日常生活中对受到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不满意(如上海疫情被封)?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现在的督工阴阳怪气频率远超以往,而且有时候感觉是为了阴阳而阴阳,甚至跟题目都未必挂边的在强行阴阳,以至于在阴阳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完全经不起推敲的低水平发言。评论区就更别说了,阴阳人的狂欢,让我仿佛重回十年前知乎以“如何优雅的抖机灵”做推广后知乎回答质量断崖式下降的年代。


这种程度的变化其实让我觉得有点不太理解。但我也知道,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我不清楚督工经历了什么,也就没法去想督工的变化是否过激还是已经很克制了。但是我想说的是,督工具备优秀媒体人的诸多天赋,是有可能推动世界更加美好的,甚至可能会开创一些领域的先河。能力与时代机遇都在握,如果放眼更具价值的目标是否有助于调节短期的心态或者排解眼下的情绪?


希望督工的答案质量能恢复之前较高的水准,不论认同反对、赞美批判,在事实和逻辑的前提下讲,只要讨论是有价值的,自然有人在思维实验中爽到,又何须担心没有专门划出来的“不爽”赛道?现在的阴阳怪气看似评论区热火朝天,又安能辨阴阳人是真人还是机器人呢?


八、点赞批评者


这点内容不是质疑,而是认可。督工的一大特点是会给异见者、批评者点赞,很长时间内我都觉得这是督工的优点,但有一期节目督工自己剖析了点赞是传播策略的一部分以后,我就把优点调整为特点了。但不论怎么说,这是一个坦荡的特点。我知道答案中一些话肯定是很逆耳的,不知道这次的逆耳程度有没有超出督工点赞的阈值。


九、一些说明


本答案一万三千多字,断断续续写了很多天,绝大多数是凭记忆手打,极个别的段落为了避免误导查了节目内容,花了不少时间,中间还几度险些放弃。不过最终还是完成了这个答案,算是直抒胸臆的记录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想法,一舒心中块垒了。这样的认真作文上一次还是在写研究生论文的时候。


这么认真的写一次答案,我也希望能被更多的人看到,激发更多的讨论。所以我说明一下:


1、我会把这个答案复制到多个评价督工的题目下,以期能被更多人乃至督工看到。


2、我不会关闭评论区,不会删除任何一条评论,不会因正常讨论拉黑任何一个人(大多数阴阳人和喷子我也不会拉黑,反正过去十多年我没拉黑过1个人,但为了预防实在突破下线的情况,我还是不把话说死)


3、评论区长期开放,希望尽量在评论区讨论,私信很麻烦,我一般不看。


4、答案里的问题没有什么逻辑线条,属于想到哪说到哪,其实现在脑子里还有一些零散碎片,但是一方面不做回溯原文的话说出来不严谨,另一方面事情比较琐碎归纳总结共性问题比较勉强,就没说。如果后续想到了,或者大家要求下补充什么东西,我会把补充内容前置以方便阅读。


5、大家既然都看到这里,也都是耐心出众、阅读力强的高手,欢迎大家给答案点个赞,通过时间线带给其他高手。




上一篇:原创 活久见,董路批评“村超”:贵州村超像跳广场舞!球迷不干了

下一篇:原创 活久见,董路批评“村超”:贵州村超像跳广场舞”!球迷不干了

免责声明:该文由项目方自行发布,玉竹加盟网仅作为信息展示平台,以上信息不代表玉竹加盟网的观点和立场。市场存风险,投资需谨慎!

我要咨询

 免费咨询微信:yuzhuw666

请填写或选择常见问题

  • 项目很好,请尽快联系我详谈。
  • 请问我所在的地区有加盟商了吗?
  • 我想详细的了加盟流程,请联系我!
  • 留下邮箱,请将详细资料邮件给我
  • 代理/加盟鱼你相伴能得到哪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