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桓台—乡村篇·田庄镇·高楼村

玉竹加盟网 2023-07-05 18:32:04

【导读】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强恕堂田庄镇·高楼村村庄概况高楼村位于桓台县城索镇西北11.5公里,距田庄镇政府驻地仇王西北1.6公里处。村庄南至小庞村、西家村,西接宗王村、于铺村,北连史家村、关家村,东靠曙光村、田庄村,南有东西向跃进河,滨博高速南北向从村西穿过,村内中心路(华严大街)西达张田路,东连周荆路。村东天齐路北连耿焦路,南到大庞村,每天有60多班次公交车经过中心大街,往返于周边城市,交通便利。全村面积...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强恕堂


田庄镇·高楼村


村庄概况


高楼村位于桓台县城索镇西北11.5公里,距田庄镇政府驻地仇王西北1.6公里处。村庄南至小庞村、西家村,西接宗王村、于铺村,北连史家村、关家村,东靠曙光村、田庄村,南有东西向跃进河,滨博高速南北向从村西穿过,村内中心路(华严大街)西达张田路,东连周荆路。村东天齐路北连耿焦路,南到大庞村,每天有60多班次公交车经过中心大街,往返于周边城市,交通便利。


全村面积2平方公里,分为4个片区,26 个生产小组,1370户, 总人口4510人,有于、付、宗、甄、乔、王、鲁、庞、胡、田、荆、罗、李、魏、邢、崔、耿、张、许、冯、宋、刘、吕、殷等姓氏,均为汉族。按《于氏族谱》行辈.启、守、文、光、会、希、元、立、景、辰...传到23世“立”字辈,约占全村人口50%左右。按《付氏族谱》行辈字:..律公、光、嗣、徽、殿、祥-.己传1到23世“祥”字辈,占全村人口23%左右。全村耕地3343亩,人均0.63亩。


历史沿革


据明天启《新城县志》记载,高楼为新城县八镇之-,因村西北有隋唐建立的华严寺,寺前立隋文宝塔,浮屠高出云表,故得名高楼。因华严寺建在村西北侧的高台上,故被称为“高楼大寺”,久而久之,人们又称华严寺所在的村子为“高楼村”,并相沿至今。元末于姓从文登县斥山迁此定居,原族庙大门楹联“新城新事业,斥山旧家风”。清《傅氏族谱》载,傅氏始祖讳宝,字国贤,前明洪武二年,由直隶枣强迁居 新城潘孟店,后复徙高楼店。《宗氏世谱. 世系引》载,始祖讳巩,于前明洪武二年,转徙新城县东北乡,名所居日宗家庄。四世祖讳山移居高楼店。


清康熙三十二年( 1693 ),济南府新城县北四熙字约辖南高楼、东高楼、 西高楼。清光绪三十年( 1904),新城县北四约辖高楼。民国二十二年 (1933), 桓台县第一区辖高楼庄;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清河行 政公署桓台县第一-区辖高楼庄; 1948年3 月,渤海第三专员公署桓台县 第六区辖高楼庄; 1952 年,淄博专区桓台县第六区辖高楼庄; 1962年, 惠民专区桓台县田庄区辖高楼大队; 1966 年7月,桓台县田庄人民公社 辖高楼大队; 1984年4月至今,淄博市桓台县田庄镇辖高楼村。


村庄经济


农业经济


高楼村民风淳朴,依靠经营土地为主,兼以芦苇编制、豆腐加工等经济模式,并具一定规模。


高楼村编席的历史较长,有先人带来,后人传承,并不断发展。20世纪70年代前,村民80%都会编席,芦苇还用来做苇折子、苇蒲、锅盖天等,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20世纪80年代初,70%的村民都有自己的豆腐小作坊,每年农历腊月,全村高达900多个小豆腐作坊,日产豆腐16200余斤。1990年,高楼村被桓台县命名为“豆腐专业村”。高楼豆腐远销临淄、淄川、张店、周村、邹平、高青、博兴、桓台等区县。


商贸经济 


高楼大集建立于清雍正六年( 1728),期集为农历二月七日,辐射面达方圆30多里。高楼大集原为义集,由当地土绅所把持。在粮食市上,设有牙人经济,以中间人身份,参与交易,或评议价格,或检斤计两,从中收取佣金;同时还备有斗役之人,供集市粮食交易之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时关时放、时强时弱, 集市贸易也历经坎坷。特别是1968 年规定了全镇只有一个田庄集,高楼大集停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高楼的集市贸易活动才得以恢复并发展。


建筑经济


隋唐时期,高楼庄严雄伟的隋文宝塔、华严寺已闻名遐 迩。19 世纪初,胶济铁路通车后,济南辟为商埠,高楼建筑工匠们开始 走出家门,到全省、全国乃至海外从事建筑。1933 年,在济南注册登记的桓台营造厂达70余个,其中高楼庄占4个,工匠400余人。迄今,仍屹立于泉城济南的青年基督教会礼拜堂、齐鲁医院,河南省郑州市的“二七”纪念塔等工程,都出自桓台及高楼工匠之手。20世纪40年代初,日军侵华,战乱频仍,高楼庄建筑业也受到严重冲击。1940年,桓台在济南的营造厂只剩下10个,其中高楼庄一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高楼庄建筑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从业人数达1450人,占全村总劳动力的70%,建筑工程技术人员200多人,占建筑业总人数的44%,建筑 工程合格率达到85%。1987 年,高楼村建筑公司产值比1978年增长8.6倍,平均每年递增27.43%,占全村总产值34.4%。全村居民收入的四分之一来源于建筑业。


2016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8200元,在城市购房近千户,全村拥有中小型客车达千余辆。


公益事业


1984年,开始村庄规划,形成五纵三横街道布局,每户宅基248平方米,夹道一米,房屋前后各留5米小巷。房屋统一地平、统-檐高、统一脊高、统一净明,村庄规划实施到2014年截止。2016年,在原硬化一纵一横主干路的基础上,政府投资对村庄主干路进行沥青硬化路面。在实行路路通工程中,小巷硬化,村民每户平均出资千元,进行巷内推平、压实;后由国家每平方米补助25元,混凝土施工。


1997年前后,村委从滨博高速公路占地补偿款中支付3万元,将村内一纵一横大街安装路灯60余盏,只在节日期间通电照明。2010年,村委从土地承包费和高楼大寺占地补偿款中支付20万元,将村内七纵四 横道路安装路灯400余盏。2016 年,国家实施巷巷亮工程,安装LED灯639盏。


1976年,高楼大队打198米深井一眼,修25米高水塔-一座,塔上部聘请老教师付荣光先生题写“一代始辛、万世含饴”的题词。由村委出资开通输水管道,送水到户。现在全村实现全县同源同网用水。


2015年,村委投资10万元款整修村内外大湾4个,运走垃圾千车。新建筑垃圾池3个,购置垃圾箱120余个。


当前,村内40亩地以上的种粮户12户。宗学亮租地450亩,自己拥有配套的各种大型农机具,给被租户每亩地650斤小麦补偿,国家补贴仍归原农户。


社会文化


教育


20 世纪40年代建立高楼小学,一至四年级以下的孩子在此上学,五至六年级去田庄完小上学。1965年左右,因生源较多,教室不够 用,在傅家家庙和宗家家庙设有两处分校。20 世纪70年代中期,在村南 头建立了高楼中学; 90年代初,新建四层教学楼,高楼小学搬到此处。2013年11月,田庄镇合并初中,成立田庄中学,校址搬迁至桓台二中旧 址,高楼中学校址改为田庄镇中心小学。高楼村第一名大学生是于光胜 ,毕业于山东工业学院。


卫生


建国前, 有于启洋开办的“三和堂"等药店,集看病和卖药于一体。1952-1953年,成立了联合诊所,医生于启洋、付朝常等人。


1954--1955 年,联合诊所改称为高楼庄保健站,医护人员有于启洋、于守财、付朝常、于光成、宗玉幹、宗立华、于光胜、于文芝、宗权良等12名。1972年后,高楼大队保健站改称为高楼卫生室,下设三个诊疗室,医护人员有付海、荆延林、宗霞、史秀红、宗海美、宗艳、付刚、于瑞云、宗学林、史海、付红共11名,负责高楼村的预防和常见病的治疗。


现在村里共有3处卫生室,9名医护人员。2016年,全村新农合参保率达100%。


文体


1949 年,开始成立业余剧团,从高青县京剧团聘请艺名“芦槌”的京剧老艺人教戏。1972年,在全县戏曲会演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荣获比赛一等奖。1977年,于守海创作的吕剧《清泉欢歌》,荣获惠民地区文艺会演创作奖。2010年,高楼村首创了春节文艺晚会,简称“村晚”。高楼“村晚”展示了部分村民的艺术文化才能,也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 活,受到广大村民的喜爱。2016年4 月,村委投资13000余元,建起文化大院,有健身场所一处,娱乐场一个,内设音响全套,乒乓球桌两套,报夹4个,象棋、军棋、跳棋、扑克等。白天于文绪教中老年人学太极拳。晚上,于会山教中老年学广场舞,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目前,全村广播通讯实现全覆盖,有线电视用户387户,网络宽带用户479户。


基层组织


950年,高楼村建立党支部,第一人党支部书记宗树云。历任支部书记为宗树云、宗树亮、付朝左、于守赞、傅建祥、李开明、傅朝过傅朝林、于光福、于昌国。现任支部书记付国强,现有145名觉员,室中女性党员12名。


村庄古迹


关帝庙 


该庙始建于南宋建炎两年(1128) ,坐落在东西向老中心大街中段,坐北朝南,有大殿三间,前厦子三间,结构是砖木硬山结构。该殿约东西12长米,南北宽10米,占地约120平方米。殿上布瓦盖顶,前厦内西间有光亮如镜的石碑竖立,用楷书记载了关帝庙的由来、面貌、状况。后大殿正中供奉着武圣关羽的彩色塑像,左右两边侍立关平、周仓站立塑像。


庙门有清朝举人付梦举题写的对联,上联:师卧龙,友子龙,掌握青龙;下联:兄玄德,弟翼德,威震孟德;横批:协天大帝。庙门前有五步台阶,两旁有青石镶边。由于关帝庙处在十字街口,阻碍交通,1955年腊月被拆除。


史海钩沉


隋文宝塔的传说


高楼村华严寺前的隋文宝塔建于1300多年前,在 《重修新城县志》《新城县志》《齐乘》《通志》 上面都有记载,其中,最有趣的是“灰菜梁”的传说。


相传,有一天京城来了一个专门看风水相地脉的人,他发现高楼那地方脉气特别好,是块难得的宝地。那人去了不久,就有圣旨传下:要在高楼村建一座宝塔,皇帝用来藏宝贝(意思是文帝得舍利一握,择天下名胜建塔三十以藏之)。于是,桓台地面上最有名的建施工匠云集一起,有的设计图样,有的采办物料,不久准备工作大体就绪。但是,有一个难题确无法解决:缺少塔中的一根通天大柱。那柱子是建塔的关键,必须又长、又直、又得够粗。负责采办木料的人走遍方圆百里,找遍所有 山山岭岭,到底没有觅出那么根柱子。没有通天大柱, 工程就无法进行, 而皇上给的建塔期限一天天迫近, 大伙都-筹莫展。当时正是初春季节,河冰未解冻,积雪未消融,整个世界还是银装素裹。这天下午,带工师 傅无意中发现一片冰雪下闪着绿光, 他凑近一看, 竟是一棵小灰菜。那绿色的小生命迎着寒风,顶着积雪,蓬蓬勃勃地往上长。带工师傅觉得好奇怪: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哪有冻不死的灰菜?他灵机一闪,莫不是上苍有意助我,在这里种下一-棵仙树?想到这里,他急忙去买来供品,然后双膝跪下,虔诚的祈祷:“老天要是有灵,就让这颗灰菜长成通天大柱吧。”就在那天夜里,奇迹果然发生了,一-夜之间,小灰菜苗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直插云天,高不见顶。人们在惊叹与狂喜中把它锯倒, 斫去枝丫,仔细一量,既不长一分,也不短一分, 恰好是通天大柱的尺寸。隋文宝塔建成,塔高50米,共18层,塔基12米见方,占地面积144平方米。据《重修新城县志》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新城知县贪官段文清,误信传言,以为隋文宝塔内藏有金佛珍宝,将宝塔强令拆毁,辇其砖以修衙署,今旧垣遗瓦长尺有半者,皆其物也。


华严庙会打醮.


《 昭明文选》:“醮诸神, 礼太乙。”《隋书》释:夜中于星辰之下,陈放酒脯、饼饵、币物,历祀天皇、太乙,祀五星列宿,为书如上章之仪以奏之,名之为醮。意思所指“醮”就是祭神的意思,其原始的目的,是古代农民百姓对天上神佛的庇佑表示感谢,或祈求平安而举行的隆重祭典。祭典乃通过道士、和尚为媒介与鬼神沟通,这个活动称之为“醮”。打醮之俗可溯及先秦。宋玉的《高唐赋》中已有“醮诸神”的记载。清代顾张思的《土风录》卷二“打醮考”载:“黄老之学,本于清净自然,地狱天堂,何尝言及。黄冠辈见僧获利,从而效之,送魂登天,代天肆赤欠,谓之练度,可笑甚多,如罗天大醮、平安大醮,名目不胜记述,即今之打醮也。”打醮,是众多庙会中一种较为有代表性的宗教祭祀活动。


华严打醮作为华严庙会的重要程式,起始年代已不可考,但据参与 者乔桂花回忆,她幼时( 民国时期)就已兴盛。每年正月十四到十六、七月二十八至三十举行两次,每次三天。每逢庙会,崔楼洪福寺、新城


万佛寺、新城耿三里庄白衣观音堂、北营铁佛寺、吉托观音寺等寺院僧众和方圆百里的信众及周边村的乡里云集华严寺,周边街巷席棚棋布,各种小吃摊、杂货摊、玩具摊、油炸果子摊,分列路旁。吹糖人的、塑泥人的、捏面人的、粘糖葫芦的、杂耍艺人等穿插其中,多种口音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可谓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桓台名胜古迹》中高楼村人桓台县文物管理所原所长付龙光所撰 《高楼华严寺》一文载:“ 盛会期间是华严寺最热闹的时候,山门和各殿门、厢房门均打开,和尚穿起袈裟,大雄宝殿前竖一高竿,上挂垂幡,画一 蛇身女人首形象( 这可能就是神话中的女娲氏,‘古之神圣女, 化万物者也’《说文●女部》)。一旁桌上用小米糨糊画一大肚佛,仰首憨笑,脐部放小米一堆,据说取其食之能消灾祛邪,除病降福。盛会期间真是文人骚客,熙熙攘攘,商贩闲农车水马龙,善男信女焚香诵经,叫卖之声腔异调怪,好不热闹。”


打醮是华严庙会的重要程式。第一天,迎佛、献供、祭幡、行香,行香在庙会的三个白天进行。第三天晚,供灯、施食、坛祭、落幡。迎佛。庙会的的第一天,华严寺首座在大殿前焚香,众僧在后,善男信女分列两旁,鸣钟击鼓,鼓乐齐鸣,焚香烧纸,虔诚叩拜后,将寺中佛龛里面供奉着行香所用佛像请到有专人托着木制供盘,放到供桌上。上供。敬献供品要有一定的程式,信众都在前一- 天制作好精美的面食供品以及时令果品(上供供品须是单数,是三或三的倍数,不能是双数。即盘子里的供品,如点心、水果等,须是三个或九个,不能是双数)。到了上供的时辰,鼓乐齐鸣,献供者手端供盘自觉排成两行行进,将供品敬献在供桌上,然后参拜。


祭幡。首座将挂在大殿佛臂上的引魂幡请下,捆绑到事先准备的高杆上,众人竖起高杆固定。在首座的引领下绕幡旋转,普度亡灵、遣送瘟神,以求亡人超度,瘟神远逝,保佑平安。


行香。首座率众僧,其他信众在后,请上行香佛像,由专人用供盘托着,请下引魂幡由僧人执着,在鼓乐、引魂幡的弓|领下到周边村行香, 所到村庄在其庙中安佛,行香僧众和村内信众一起焚香诵经, 祭拜。保佑村众平安无恙、五谷丰登。行香仪式共进行三天,行香僧众饮食由所到村大户供应。


供灯。庙会第三天的晚上是打醮的高潮。傍晚,信众供灯(灯具有上明诸灵福堂,下照长夜地狱之法力)。将麻纸拈成灯芯,放入酒盅, 添上食油,在僧人的引导下,自寺前大路旁,一直引至 祭坛周边。晚上僧众在首座引领下诵经从路.上走过,以示将前来赴会的诸神迎入祭坛之中,享受人间祭祀,施恩于四方;同时也让那些孤魂野鬼乘此光明脱离苦海。


施食。信众中推举出数名妇人用大锅烧水,桶中放几瓢小米,用开水浸泡。众信众抬桶到寺周、路旁,用瓢泼洒。边撒边呼唤孤魂野鬼来领吃食,祷告它们不得妨碍百姓乡里,早早赶赴西方世界。


坛祭、落幡。住持焚香,众信众跪拜,首座登上由多张桌子搭起的祭坛,双手合十,盘膝诵经,消灾求福、超度亡灵,保佑一方平安,然后落幡。打醮活动结束。


傅展逸事三则傅宸 (1614- 1684),顺冶八年,参加乡试中举,顺治十二年成为进士。


傅宸少年时期就以才华横溢传城乡,行事神异闻故里。傅展有个朋友,膝下十五岁的女儿为狐所祟多年,整日哭笑无常,胡言乱语,六亲不认,四处求医治疗,毫无效用,夫妻二人愁苦不堪。一日,傅启到这个朋友家叙旧,友人闻讯刚要出门迎接,久为狐祟卧病的女儿忽然从床上一跃 而起,大声惊呼:“傅展大人到了, 未来的大臣光临,我这就去了!”傅戾进屋后,刚才还大呼小叫的女儿,刹那间变得知情达理,给客人让座,沏茶倒水,变得彬彬有礼。从此,友人女儿病除,且从未复发。


顺治十七年( 1660),傅宸奉旨按察江西道,路过河南,百姓夹道欢迎者有数千人。抵达彭泽,傅戾了解到江西驻军因长期未发军饷而军心不稳后,当即赶往任所,召集士卒训话:“江西很长时间安定无事,将儒兵骄,由来已久。但是,土兵仰仗军饷粮草,没有粮草,士兵怎么作战?我奉皇上的命令按察江西,知道大家缺饷七个月了,这是主事官员玩忽职守造成的。我将依法追究他们的责任。”表示先发两个月军饷,要求士兵遵守法纪,不得再生是非。若有人以身试法,将严惩不贷。士 兵领到军饷后,“皆 震动感泣,事遂解散”


傅宸才能出众,不管任河间府推官、山西道监察御史,还是按察江西处理士兵索饷事件,都表现得非常出色。但他在外做官的时间并不长, 顺治十二年( 1655)出仕,顺治十八年( 1661)就辞官回乡了。直到1684年去世,20多年都是在家乡度过的。傅宸辞官回乡,主要是为了侍养年迈的双亲。傅展的孝顺是远近闻名的,他的继母周太孺人生性严厉,从傅展为诸生的时候就经常不给他好脸色。傅展每次都是柔声下气,甚至长跪终日,等到周太孺人气消之后才敢退出。及至考中进士出仕为官,依旧恭谨如故,无微不至。周太孺人生病,傅宸总是亲自照料,不让他人代劳。当时傅宸也是老年人了,别人都觉得很难做到,但他都习以为常。


康熙十九年(1680),周太孺人得了重病,傅展将近七十岁了,仍然早晚侍奉。周太孺人的病治愈了,傅展却积劳成疾。四年之后的康熙十三年九月二十六日在家乡去世,行年七十一岁。


于文禄画毛主席像


1971年左右,于文禄先生在本村小学(原付家家庙)迎壁墙上画了“毛主席去安源”的大幅壁画,他先扎好工作架, 再在九宫格内勾勒人物轮廓,最后着色,历时一周。画面高2米、宽4米,毛主席占据画面中心位置,穿长衫,手拿油纸伞,身后是翻滚的乌云,沉降的地平线使群山显得低矮。这幅壁画成功地表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青年时代的光辉形象和革命实践,这是于先生怀着对领袖无限崇敬的心情,冒着在当时画不好、画不像就有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的政治风险下创作的作品,学校的师生、周围的百姓都翘指称赞。画像既形似又神似,道出了全村人民的心声。壁画存续多年,因学校搬迁而自然消失。


村庄人物


傅展(1614- -1684),男,顺治乙未进士,授河间府推官,丁酉行取授山西道监察御史,庚子为江西巡按。


宗传家(1918- 1986) ,男,曾任淄川区检察院检察长。


付朝春,男,1936 年出生,正团职转业,曾任桓台县农行副行长。 


傅龙光(1937- -2013), 男,曾任桓台县文物管理所所长。


付光雨,男,1939年出生,曾任淄博市检察院检察室主任。


于文林,男,1940年出生,曾任泰安市人防办公室主任。


于文扈,男,1940年出生,中校军衔转业,副主任医师,曾在张店区医院工作。


于光圣,男,1942年11月出生,高级工程师,曾任平度市副市长。


付光秀,男,1943年出生,曾任胜利油田机关生活科科长。


于海文,男,1945年6月出生,曾任桓台县省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于文禄,男,1946年出生,高级美术师,中国书协美协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任中国书协美协会员。


于光文,男,1949年出生,少校军衔转业,曾任桓台县电业局科员。


付汉光,男,1952年3月出生,曾任桓台县公安局巡警大队教导员。 


于光江,男,1954 年出生,少将军衔,曾任济南军区后勤部建筑科学设计院院长。


宗怀增,男,1954 年出生,曾任淄博市安全局局长等职。


付光达,男,1954年9月出生,曾任山东建筑大学机电学院党委书记。


于光江,男,1955年10月出生,正师级,曾任济南军区设计院院长。


魏秀云,女,1956年11月出生,曾任桓台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副局长、县计生协会办公室主任。


于会溪,男,1961年出生,现任陕西省渭南市委常委、大校军衔。


宗学花,女,1962年出生,现任淄博市规划局规划展览馆馆长。 


于平,女,1963 年3月出生,现任桓台县政协社会联谊工作室主任。


 付光逵,男,1963 年4月出生,现任桓台县依法治县办公室主任。


于光清,男,1964年4月出生,副主任医师,现任桓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张敬海,男,1964年5月出生,注册会计师,现任滨州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科长。


宗树高,男,1966年11月出生,现任桓台县文化出版局局长。


于文金,男,1967年3月出生,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


于光庆,男,1967 年5月出生,现任桓台县公安局看守所所长。


傅庆,男,1970年出生,现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大兴分局副处级调研员。


于会东,男,1972年出生,现任淄博市社区矫正管理办公室主任。


——文章选自《记忆桓台》


▇ 扫码关注我们 ▇


强恕堂


始于前清·盛世百年


上一篇:买房提示 | 不要轻易签字领钥匙!买房人领取不具备交付条件的商品房钥匙,法院判决减轻开发商违约责任!

下一篇:民法总则100题

免责声明:该文由项目方自行发布,玉竹加盟网仅作为信息展示平台,以上信息不代表玉竹加盟网的观点和立场。市场存风险,投资需谨慎!

我要咨询

 免费咨询微信:yuzhuw666

请填写或选择常见问题

  • 项目很好,请尽快联系我详谈。
  • 请问我所在的地区有加盟商了吗?
  • 我想详细的了加盟流程,请联系我!
  • 留下邮箱,请将详细资料邮件给我
  • 代理/加盟鱼你相伴能得到哪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