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20220403

玉竹加盟网 2023-07-05 02:50:49

【导读】1.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NO22@2020FortuneGlobal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mericanTelephone&Telegraph),简称AT&T公司,是一家美国电信公司,美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创建于1877年,总部曾经位于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2008年搬到了德州北部大城市达拉斯。曾长期垄断美国长途和本地电话市场。2017年11月20日,美国司法部对AT&T提出诉讼,称AT...


1.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NO 22 @2020Fortune Global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merican Telephone & Telegraph),简称AT&T公司,是一家美国电信公司,美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 创建于1877年,总部曾经位于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2008年搬到了德州北部大城市达拉斯。曾长期垄断美国长途和本地电话市场。


2017年11月20日,美国司法部对AT&T提出诉讼,称AT&T854亿美元收购时代华纳交易违法,因涉及垄断损害消费者权益。2018年6月12日,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法官理查德-莱昂(Richard Leon)裁定,美国电信运营商AT&T斥资854亿美元收购时代华纳的交易合法。这一判决结果为拥有付费电视的AT&T获得HBO、CNN等电视频道以及华纳兄弟电影公司等资产铺平了道路。



公司简介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有8个主要部门 :贝尔实验室、商业市场集团、数据系统公司 、通用市场集团 、网络运营集团、网络系统集团、技术系统集团、公司国际集团。主要业务是:①为国内国际提供电话服务。利用海底电缆、海底光缆、通信卫星,可联系250个国家和地区,147个国家和地区可直接拨号。②提供商业机器、数据类产品和消费类产品。③提供电信网络系统。④各种服务及租赁业务。它还为政府提供产品和服务。该公司非常重视科研和开发新产品。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在泰国、德国、新加坡等地设有工厂。在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设有子公司或者合资公司。1995年9月,该公司解体为三个独立的公司:通讯服务公司、通讯设备公司、电脑信息服务公司,并且退出个人电脑领域。


AT&T的瓦解过程开始于1984年。在美国政府反垄断政策的强制干预下,公司的本地电话业务被分裂出去,重新组建了7个子公司,分别是:贝尔太平洋公司、Ameritech公司、贝尔西南公司、贝尔西部美国公司、贝尔大西洋公司、贝尔南方公司和Nynex公司。分裂出去的7个子公司,经过一系列的合并以后,到现在只有3个还保持着完全独立。


1996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又将通讯设备制造部门和贝尔实验室分离出去,成立了朗讯技术公司,同时还把电脑生产部门分割出去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


2000年10月25日AT&T公布了今后两年内一分为四的改组计划。根据它所经营的业务,成立的4家新公司分别是AT&T商业服务公司、AT&T消费者服务公司、AT&T无线通信服务公司和经营有线电视业务及因特网接入服务的AT&T宽带公司。


产品服务


为国内国际提供电话服务。利用海底电缆、海底光缆、通信卫星,可联系250个国家和地区,147个国家和地区可直接拨号


提供商业机器、数据类产品和消费类产品。


提供电信网络系统。


各种服务及租赁业务。它还为政府提供产品和服务。


发展历程


AT&T的前身是由电话发明人贝尔于1877年创建的美国贝尔电话公司。


1895年,贝尔公司将其正在开发的美国全国范围的长途业务项目分割,建立了一家独立的公司称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


1899年,AT&T整合了美国贝尔的业务和资产,成为贝尔系统的母公司。该公司一直是美国长途电话技术的先行者。


1984年,美国司法部依据《反托拉斯法》拆分AT&T,分拆出一个继承了母公司名称的新AT&T公司(专营长途电话业务)和七个本地电话公司(即“贝尔七兄弟”),美国电信业从此进入了竞争时代。


1995年,又从公司中分离出了从事设备开发制造的朗讯科技和NCR,只保留了通信服务业务。


2000年后,AT&T又先后出售了无线通信,有线电视和宽带通信部门。


2005年,原“小贝尔”之一的西南贝尔以160亿的价格收购AT&T,合并后的企业继承了AT&T的名称。


2006年,在《巴伦周刊》公布的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九十二


2007年,该企业在全球500强中排名为第86名


2009年4月9日,《福布斯》杂志网络版根据企业规模对营收、利润、资产、市值最新评出全球2000大企业,AT&T排名第7


2010年7月,以营业额123,018 百万美元,和净盈利12,535百万美元,位列《福布斯》杂志全球500强企业第21位


2011年,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中位列第七。


2011年,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中位列第14名。


2017年11月20日,美国司法部对AT&T提出诉讼,称AT&T854亿美元收购时代华纳交易违法,因涉及垄断损害消费者权益。


AT&T的基本使命是把电话服务普及到每一个美国人,并为公众提供优质的通信服务。自创建以来,AT&T一直从事国际业务,并在这一领域迅速树立了全球领导者形象。在通信工业发展的初期,AT&T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共同建立了生产制造厂并签订了许多授权许可协议。一九二三年, AT&T开始提供纽约与伦敦之间的无线电话越洋通话业务。二十年代后期开始,由于美国国内对通信业务的巨大需求,AT&T被迫放弃在欧洲、南美洲和日本的制造设施,集中力量以满足本国通信的迅猛发展。当今的一些通信大企业,如加拿大的北方电讯,日本的NTT等就是在AT&T原海外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些部门的技术发展和产品更新的源泉来自AT&T贝尔实验室。AT&T贝尔实验室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科研机构,它既从事范围广泛的基础研究,又致力于尖端技术和普及产品的开发,并为AT&T的各个业务集团设计开发新工艺、新系统和新业务。自一九二五年起,AT&T贝尔实验室平均每天获得一项美国专利,有七位科学先后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AT&T贝尔实验室是第一个获得国家技术奖章的研究机构,该奖章是美国政府授予机构的最高荣誉奖。许多划时代的发明如电气数字计算机(1937年)、晶体管(1947年)、激光器(1958年)、通信卫星(1962年)、光纤制造技术(1974年)、光交换装置(1990年)等都出自AT&T贝尔实验室。贝尔实验室将在微电子、光电子、软件等领域进行突破性的研究,在贝尔实验室二万五千多雇员中,有三千五百人拥有博士学位,数以千计的人拥有硕士学位,1993年科研经费达三十亿美元。使AT&T继续保持世界通信领导地位。


创始人


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年3月3日-1922年8月2日),出生于英国爱丁堡市,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 ,是著名的苏格兰裔发明家、企业家。


他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机的专利权,创建了贝尔电话公司(AT&T公司的前身)。关于电话的发明者尚存争议,美国国会2002年6月15日判定意大利人安东尼奥·梅乌奇为电话的发明者,加拿大国会则于2002年6月21日通过决议,重申贝尔是电话的发明者,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伊莱沙·格雷是电话 的发明者。


2004年,在加拿大广播公司举办的"最伟大的加拿大人"评选中,他被电视观众评选"十大杰出加拿大人" 。


2.美源伯根公司(AMERISOURCEBERGEN)--NO 23 @2020Fortune Global


美源伯根由美源健康(Amerisource Health)和伯根布鲁斯威格(Bergen Brunswig)公司于2001年8月合并而成,是目前美国最大的药品批发商。


2017年6月7日发布的2017年《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十一。 2018年7月19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美源伯根公司位列25位。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18世界品牌500强》榜单,美源伯根公司排名第416。



公司介绍


该公司的营业利润由2620万美元上升至7240万美元(每股红利由0.49美元上升至0.67美元)。由美源伯根药品公司和美源伯根特种药公司组成的药品分销部门,在完成全年总收入95亿美元预期目标的基础上,收入激增20%。公司药房PharMerica的营业收入达3.554亿美元,比上年的3.352亿美元增长了6%。通用名药的价格优势则为美源伯根带来又一利好因素,美国 40%的通用名药在公司合并后均由美源伯根分销。公司预计,在2002年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总收入将上升15%~17%,投入资金的回报率 (ROCC)将超过20%。


伯根布鲁斯威格(Bergen Brunswig)是美国最大的医药及医疗外科手术材料的批发商,在美国20个州拥有约30家经销机构,向药店、医院和健康保险机构分销药品和相关产品。


AmerisourceBergen公司是美国最大的药品服务商之一。服务对象包括药品制造商和药品供应渠道中的医疗保健产品与服务提供商。


AmerisourceBergen公司提供药品分销与相关服务。其分销的品种广泛,包括商标名药和仿制药、非处方医疗保健产品、家用保健用品和设备。


客户包括医院和保健部门、连锁和单体药店、药品邮寄服务机构、医生、诊所、护理和辅助生活中心等。


此外,AmerisourceBergen为医疗保健产品供应商和药品生产商提供广泛的服务,包括药房自动化系统,床旁医疗安全系统、药品包装、库存管理、药学咨询、后勤服务、医生教育等范围。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18世界品牌500强》榜单,美源伯根公司排名第416。


发展概况


AmerisourceBergen的成立标志着医药服务新时代的到来,其使命是通过传送医药健康护理产品、服务以及用创新、高效利用成本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为股东创造价值。


AmerisourceBergen力图通过在医药服务行业在服务、可靠性、安全性和控制成本等方面建立高标准来完成使命。 AmerisourceBergen于2001年8月由医药服务行业中两个最强大的企业AmeriSource Health公司和BergenBrunswig公司合并而来,并且开始正常运作。合并产生了AmerisourceBergen公司,其年收入为350 亿美元,是医药服务行业的领导者,也是美国最大的药品批发商。AmerisourceBergen是医药产品和服务批发商的领导者,其服务对象为医院系统、医药护理市场、护理设施和独立社区药店。新公司拥有13000名员工,总部坐落在Pennsylvania(宾夕法尼亚州)的 Valley Forge,在加利福尼亚的Orange有一个西部管理中心。AmerisourceBergen拥有51个每天往美国各地发送药品的配送中心。 AmerisourceBergen的成立继续了以前两家独立公司通过合并要求继续成长的主题。当Clevel和百万富翁Tinkham Veale于1977年带着Alco Standard公司进入药品批发行业时, AmeriSource Health公司开始正式成立。开始之初是通过购买Drug House,Alco Standard便开始了一系列的兼并来建造批发公司。在19世纪80年代的早期,Alco Standard的公司名是Alco Health Services,是美国第三大药品批发商。在1989年,Alco Standard在一次融资中脱离Alco Health Services,通过策略收购和产品的扩张,Alco Health促进了销售并于1995年随AmeriSource Health公司上市。AmeriSource通过收购其他公司进入相关领域,比如库存管理技术和药房供应,来继续增加资本。到了2000年, AmeriSource Health公司成为一个拥有22个配送中心、年销售额近140美元、美国第四大药品批发商和相关健康护理产品和服务提供者。


Bergen Brunswig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相似的兼并和收购的历史。经过在1903年对以新奥尔良为基地的药品批发公司的重新选址和重新命名,Lucien Napoleon Brunswig于1907年创建了Brunswig Drug公司。Bergen Brunswig公司于1969年由Brunswig Drug和Bergen Drug合并而来,Bergen Drug由Emil Martini在1947年创立。1989年,该公司上市,公司的销售额从1975年以来由人均20万美元增加到人均160万美元。Bergen Brunswig通过收购其他的健康护理批发商比如制药业巨人PharMerica来增加资产。到了2000年,Bergen Brunswig公司成为一个在美国和波多黎各拥有超过30个配送中心的第三大药品批发商和相关健康护理产品和服务供应商。 AmerisourceBergen的工作重心是通过不断提高的工作效率和推出的项目为医药供应链提供最好的服务。这种对医药服务的关注使每一个人都收益:从供应商到药剂师到普通患者。医药服务是成本可以稳定、持续和安全减少的健康护理业的一个部分。


AmerisourceBergen的员工将利用自身的价值创造能力并且会进一步运用其来帮助供应商和健康护理产品提供者以合理的价格提供安全、高质量的产品。我们的使命是通过传送医药健康护理产品、服务以及用创新、高效利用成本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为股东创造价值。


AmerisourceBergen力图通过在服务、可靠性、安全性和控制成本等方面在医药服务行业建立高标准来完成使命。AmerisourceBergen看到安全、高效、可靠的药品供应系统这个承诺可以提供给我们的供应商、顾客、股东和员工。


美源健康(Amerisource Health)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7年。当时多元化经营的AlcoStandard集团收购了药品批发商Drug House,开始了其药品分销业经营。Alco Standard的主要经营者Tinkham Veale是一个擅长于企业的并购整合的企业家,他十分乐于收购500万至1000万美元规模的企业并通过整合并赋予其其充分的自主经营权来获得更大的效率。


在当时,药品分销行业在美国还处于小企业林立的分散格局,因此介入这一领域也显得颇为顺理成章。在跨出了第一步之后,Alco Standard从1978年开始陆续收购了田纳西州的Duff Brothers公司、宾夕法尼亚州的Marsin公司和南卡州的Geer公司,随后在80年代初,Alco进一步收购了Kauffman-Lattimer公司、Smith-Higgins公司、Strother Drug公司以及Brown Drug公司,这一系列的并购案例促使着它跻身于全美最大的药品分销企业行列。1985年,羽翼渐满的Alco药品批发业务从Alco Standard集团之中分拆出来,组建了新的Alco医疗服务公司,而原先的母公司则继续控制了其60%的股份。新的Alco承袭了企业原有的管理文化,继续保持着下属各分支机构的自主和积极性。随着Alco进一步收购了佐治亚州的Valdosta公司与俄亥俄州的Meyers公司之后,它的年销售额迅速跨过了10亿美元大关。


20世纪的80年代,美国医药市场拉开了快速增长时代的序幕。面对这样的发展良机,Alco不失时机地制定了一个三重业务增长战略:它首先将“势单力孤”的单体药房作为其最重要的下游客户。有鉴于美国连锁药店在80年代已经崛起,其迅速增长开始对传统的单体药房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Alco加大了对单体药店的服务力度,推出了一套完整的单体零售药店服务支持计划能让单体药店来分享Alco的市场营销资源,从而能进行更多的店内促销推广活动。此外,出于竞争考虑,单体药店往往一边出售药品一边也出售其它与健康相关的产品或是化妆品,由此Alco在保证药品供应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这一市场需求——从1983年,Alco开始经营从轮椅到一次性注射器等各类家用医疗器械,并协助这些终端药店进行此类产品的各种推广促销或其它客户服务;在医院服务方面,Alco也紧紧地扣住了医院成本控制的需求。既然医院需要有效减少药品库存管理方面的开支,Alco不失时机地向各种医院提供了低成本的快速配送服务;相对而言,连锁药店和大型超市是Alco客户服务中的软肋,但此类客户同样孕育着商机:由于药品生产商不再愿意支付直接面向连锁药店与大型零售商的高额的直接配送成本和促销费用,因此分销商也就更有机会在这两者之间扮演中间人角色以更低的服务成本取悦于供应链两端的上下游客户。除了保障日常的产品供应,Alco还专门引入了其信息化系统,通过向下游顾客提供管理信息报告,自动化零售账务管理系统以及自动化库存管理等服务来加强连锁药店的竞争力。


除了一个积极的业务成长战略,外部并购也必不可少:从1986年开始,Alco进一步在肯塔基州、密苏里州、密西西比州、阿肯色州、印第安那州和阿拉巴马州等地收购了一批药品分销企业,以此巩固其在美国东部的实力。在企业兼并的同时,Alco同样也实施着必要的内部重组整合措施,意在帮助企业避免内部的同业竞争,确保运作效率的优化。1988年,Alco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股权更迭,通过引入外部基金和管理层收购的方式脱离了母公司Alco Standard的控股关系。随后,公司创始人之一的约翰·麦克纳马拉成为了这个新Alco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的药品市场增速不减当年,而在它的背后则是美国社会日趋老龄化所带来的庞大医疗需求与源源不断的新医药产品上市所带来的繁荣。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药品分销企业数量从1979年的150多个缩减到了1990年的90个左右,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促使着市场竞争逐渐演绎为行业巨头之间的比拼。相比较而言,Alco在进入90年代之后并没有选择激进的并购战略来实现进一步的扩张目标,更多地则是通过稳健的内部业务增长来扩大经营规模,其中包括和一些大型客户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建设新的物流中心以扩大自身的运营能力,并实施积极的成本控制策略,意在产品价格、服务产品库规模、客户支持以及市场营销等诸多环节建立自身的竞争力。通过这样的内部增长策略,公司年销售收入从1991年的27.4亿美元增长到了1995年的46.7亿美元。


Alco的名称于1994年7月更改为美源健康(Amerisource)公司并在纽交所上市公,公司一把手为此对外界宣称“改名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打造全美国最一流的药品分销企业”,同时打造一个新的品牌形象。与此同时,美源内部的架构重组进一步地降低了不必要的成本开支,并能够统一整个公司对全国各类客户的服务标准与规范。在当时,药品分销行业利润率的还将下降已经是大势所趋,因此美源需要一方面将其34个州的业务扩张到整个美国市场以规模化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则开展新的增值服务以巩固和笼络新的客户关系,从而确保企业的盈利能力。


新一轮的企业并购在改名后的一年内拉开了序幕。1995年,美源收购药店管理系统企业Liberty公司与位于爱荷华州的区域性药品分销企业Newbro。1996年,公司收购了佛罗里达州和环加勒比海地区的药品分销企业Gulf公司。加之在1995到1996年公司新建的5个大型物流中心,美源在这两年的地域覆盖扩张了50%。同样在1996年,美源收购Diabetic Shoppe ,这使得它能够向全国所有的药店提供专业化的糖尿病人日常疾病管理解决方案。后一年,美源收购小型药品分销企业WALKER公司,以此巩固自身在美国东南市场的传统优势,由此,通过加速建设物流中心和适度的企业并购,美源逐渐实现了业务覆盖全美国并通过增值服务提高竞争力的目标。


1997年,美国最大的分销商麦克森提出了合并美源的设想,但这一兼并计划在后一年遭到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否决,理由是这一企业并购已经触及了美国反垄断法律的底线。虽然如此,美国医药市场的高速增长还是推动了美源在这几年之内的业绩快速增长。1999年,美源收购美国第7大药品分销企业C.D. Smith 公司,实现了规模上的进一步扩大。在增值服务方面,美源陆续推出了将单体药店虚拟连锁的“Family Pharmacy”,口服药剂包装服务“American Health Packaging”,全系列健康产品项目“Health Services Plus”,协助医院进行库存管理的“ECHO”等服务品牌等等。1999年到2000年,美源收购ADDS公司的多数股权和PHS公司,分别用以开拓企业的电子商务业务和相关药店咨询服务。


经过长期的行业兼并整合,美国药品分销业在进入21世纪之时形成了前五大企业把持9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垄断市场的格局,这5大分销巨头分别为麦克森,伯根布鲁斯威格,卡迪诺,美源以及位于西部的Bindley Western。2000年,当卡迪诺收购Bindley Western跃居全美第二大药品分销企业之后,竞争的压力促使着美源和伯根布鲁斯威格于下一年合并在了一起,全美第三大药品分销巨头因此浮出了水面。


伯根布鲁斯威格是(Bergen Brunswig)美国老牌的药品分销巨头,它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至100多年前法国人布鲁斯威格在美国创业从事药品批发业务。1969年,美国两大药品分销企业合并组建了伯根布鲁斯威格,这一合并也使得伯根布鲁斯威格的药品分销业务覆盖了全国更多的地区,并发展为整个美国最现代化的药品分销企业,特别是在70年代早期伯根布鲁斯威格就开始和礼来公司合作在药店中引入手持条形码管理系统和电脑化的库存管理系统,并在70年代末成功地将伯根布鲁斯威格的处方药库存管理系统和连锁药店与医院的电脑系统实施了对接


80年代的美国药品市场迎来了高速增长的时刻,这为伯根布鲁斯威格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会。虽然在伯根布鲁斯威格的经营规模逊于美国市场上最大药品分销商麦克森,但伯根布鲁斯威格却在业内被认为是医药自动化分销系统运营的典范。当时伯根布鲁斯威格在加州的一处物流中心能实现每3秒钟生成一张订单且从无差错。在每一个终端处,伯根布鲁斯威格的员工能轻而易举地动态跟踪客户端库存状况并实现自动补货。和其它同行相比,伯根布鲁斯威格的自动化物流系统能实现3倍以上的订单处理速度。至80年代末期,伯根布鲁斯威格凭借这这一优势成为全美国最大的医院药品供应商,依托于其计算机网络和发达的物流网络,对10000多名下游客户实现了隔天送达的目标。


进入90年代之后,美国药品分销业开始从群雄逐鹿的时代向着寡头竞争的格局演变,伴随其中的则是竞争的加剧和行业利润率的大幅走低。为了应对新的局面,伯根布鲁斯威格实施了一轮的企业架构重组,并以外部并购和裁员的方式来减低开支并提高效率。1992年,伯根布鲁斯威格为了阻击竞争对手的快速崛起而收购了从事医疗外科手术器械分销的Durr-Fillauer公司,随后进一步收购美国SHSC、PMS以及Colonial等一系列的医疗用品分销企业以夯实医疗器械分销业务,从而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医疗器械服务网络,伯根布鲁斯威格由此也跻身成为全美第四大医疗器械分销企业。


作为一个以技术领先而著称的药品分销企业,90年代的伯根布鲁斯威格一直致力于为其客户提供各类增值服务。1994年,伯根布鲁斯威格与苹果电脑合作推出了AccuSource项目,为下游的药店客户提供多媒体交互系统,这一系统蕴含了大量的产品相关信息和一个电子订单系统能帮助每一个药店随时和伯根布鲁斯威格进行有效沟通,同时也能让药店方便地检索到自己的销售状况,处方总量或是产品构成等等。其它采用最先进IT技术开发的管理系统还包括为医院药房开发的电子管理软件OnCall-EDI,以及医疗产品订购管理和跟踪系统QuikNet。依托于这样的管理系统,伯根布鲁斯威格也是较早实现无纸化订单的美国药品分销企业之一。


不过,伯根布鲁斯威格在90年代的最后几年却显得有些流年不利。1998年,美国另一药品分销巨头卡迪诺收购伯根布鲁斯威格的提案遭到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反垄断否决,反而为公司带来了欺诈股东的诉讼案。更糟糕的是,伯根布鲁斯威格以一个高昂的报价收购了专科药房服务企业Stadlander与疗养院及长期护理服务企业PharMerica,却随后卷入了一系列相关诉讼案件。虽然这些诉讼最终得以化解,但伯根布鲁斯威格也不得不出售了其医疗器械业务以及Stadlander公司。


市场竞争的压力和低利润的现实最终促使令美源和伯根布鲁斯威格走到了一起——2001年,美源宣布以23亿美元的报价收购伯根布鲁斯威格,一个年销售额达350亿美元的药品分销巨头美源伯根公司(AmerisourceBergen)就此诞生。新公司的董事长由原伯根布鲁斯威格的一把手,也是伯根布鲁斯威格最初的创始人的儿子罗伯特·马提尼出任,而首席执行官则由原美源一把手戴维·约斯特担任。虽然当时的美源和伯根布鲁斯威格的业务都已经覆盖整个美国市场,但美源的业务主要集中于美国东部,而伯根布鲁斯威格则在美国西部具有传统的经营优势,由此这一企业兼并也有望能最大程度发挥双方的优势互补和兼并后协同效应,同时也能一扫双方面临巨头竞争中的颓势而信心十足。与此同时,企业合并通常能带来费用缩减的效应,而本次美源伯根的合并也不例外:通过对多余管理职能的裁剪以及对遍布全美国各地的物流中心的重新优化布局,2003年整个美源伯根的日常开支减少了1.5亿美元之巨,而这对于处于微利时代的药品分销行业而言其意义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2001年末,新成立的美源伯根首席执行官约斯特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源和伯根的合并并不表明公司正在追求成为最大的药品分销企业,但公司一定要成为最出色的企业。有时候企业的规模恰恰是打造最出色企业的重要因素,而且这样的规模也将有益于企业开发更多的增值服务来取悦于其客户。”


随着美源伯根的诞生,美国药品分销业最终形成了麦卡森、卡迪诺和美源伯根三巨头主宰整个行业的局面,其销售总额占据了整个市场总量的90%以上。当整个市场结束了以并购来快速做大的时代之后,药品分销业竞争也转向了这三巨头在管理效率、增值服务以及业务整合之间的竞争。从2002到2003年,美源伯根先后收购了Anderson 包装公司、Bridge公司以及Bioservices公司,它们能为美源伯根的上下游客户分别提供专业化的药品包装服务、医疗安全(床边条形码扫描)服务以及专科药店服务,以此增强必要的竞争力。随后几年之中,美源伯根秉承着扩大经营规模、强化专科药店服务能力以及突出药品包装增值服务这3个主要并购目标,陆续收购了Bellco公司、NMCR公司、IrG America公司、AMD公司、Brecon公司等一大批中小型企业,构筑了一个睿智而富有进取心的企业并购战略。虽然公司在新合并之初失去了美国退伍军人部的30亿美元巨额订单,但美源伯根的销售业绩从成开始就出现了显著的增长:2003年,公司销售达到了455亿美元,比2001年新成立时增长了约30%左右。此后,公司的销售额一直保持着温和的增长势头,直至2010年公司的销售收入达到780亿美元。此外,虽然美国药品分销业的利润率一再走低,但美源伯根还是受益于其严格的财务控制能力和不断扩大的经营规模,其净利润从公司合并后的第一年的3.44亿美元增长至2010年的6.37亿美元。



3.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NO 24 @2020Fortune Global


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简称ICBC ,工行)成立于1984年1月1日。 总行位于北京复兴门内大街55号,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国有银行, 国家副部级单位。 中国工商银行的基本任务是依据国家的法律和法规,通过国内外开展融资活动筹集社会资金,加强信贷资金管理,支持企业生产和技术改造,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2017年2月,Brand Finance发布2017年度全球500强品牌榜单,中国工商银行排名第10位。 2018年6月20日,《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发布,中国工商银行排名第4位。2018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2018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榜单,中国工商银行排名第1位。 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26位。 2018年12月18日,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强》揭晓,中国工商银行排名第43位。 2019年6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等8家银行首批上线运行企业信息联网核查系统。



公司简介


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简称ICBC ,成立于1984年1月1日。作为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经过29年的改革发展,中国工商银行已经步入质量效益和规模协调发展的轨道。


中国工商银行总部大楼由美国SOM设计师事务所设计,楼高13层,建筑面积近13万平方米,分矩型区和弧型区两大部分,中间以天桥形式联为一体。


2003年末资产总额约52,791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和的近五分之一。截至2010年末,工商银行总资产134,586.22亿元左右,当前总市值14,344.70亿元左右,居全球上市银行之首。[1]


截至2011年末,工商银行拥有397,339名员工,通过16,227家境内机构、203家境外机构和遍布全球的逾1,562家代理行以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自助银行等分销渠道,向412万公司客户和2.59亿个人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基本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跨市场、国际化的经营格局,在商业银行业务领域保持国内市场领先地位。


2010年末,总资产达134,586.2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735.69亿元,增长14.2%;总负债达126,369.6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308.46亿元,增长13.8%;总市值达2,335亿美元,居全球上市银行之首。


2010年实现净利润1,660.25亿元,较上年增长28.4%,增幅同比加快了12.0个百分点,继续稳居全球最盈利银行地位;平均总资产回报率和加权平均权益回报率分别为1.32%和22.79%,处于全球银行业领先水平;每股收益为0.48元,较上年增加0.10元;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连续11年保持双下降,不良率降至1.08%。


受益于经营结构的优化、再融资的完成以及利润留成比例的适当扩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12.27%和9.97%,资本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使命


提供卓越金融服务


——服务客户——回报股东——成就员工——奉献社会


愿景:建设最盈利、最优秀、最受尊重的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价值观


工于至诚,行以致远


4.道达尔公司(TOTAL)--NO 25 @2020Fortune Global


道达尔能源是一家多元化能源公司,在全球生产和销售包括石油、生物燃料、天然气、绿色燃气、可再生能源和电力在内的能源产品。公司的105,000名员工致力于让更多的人享有更清洁、更平价、更可靠且更易普及的能源。公司业务遍及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道达尔能源致力于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开展项目和运营,为促进人类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


道达尔能源(TotalEnergies)总部设在法国巴黎 。2021年5月28日,道达尔更名为"道达尔能源"(TotalEnergies),并启用新的品牌标识,表达了道达尔能源集团向多元化能源公司进行战略转型的决心。


道达尔能源是全球领先的国际能源公司。公司在全球运营15,500 个加油服务站,每天服务超过800 万名顾客。 此外,道达尔能源是全球第二大液化天然气运营商。



公司架构


道达尔(Total)是全世界第四大石油及天然气一体化上市公司,业务遍及全球130余国家,涵盖整个石油天然气产业链,包括上游业务(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与生产,以及液化天然气)和下游业务(炼油与销售,原油及成品油的贸易与运输)。


一、上游业务。截止2001年底,道达尔公司的油气储量相当于110亿桶石油。如以每天220万桶的产出率计,可持续开采14年。道达尔公司上游业务在全球拥有员工 13870人,是非洲最大及中东第二大生产商,并在欧洲、东南亚、拉美排第四。道达尔公司也是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气的生产商之一。此外,道达尔公司在天然气储运、发电、销售方面也有较强实力,是法国最主要天然气储运企业,是英国最主要天然气发电厂家和天然气电力销售商。道达尔在南美有3656兆瓦的发电能力,同时还是当地最大的天然气管线作业公司之一。


二、下游业务。道达尔公司拥有28家炼油厂(其中13家全资),每天生产量为266万桶,销售量为375万桶,2002年其炼厂赢亏平衡点为8美元每吨。下游员工总数为 35743人,是欧洲第一、世界第五大生产商。道达尔的销售网络分布于16676个分别以道达尔、菲纳、埃尔夫为品牌的加油站中,占据欧洲12%、非洲20%的市场占有率。在欧洲以外,该公司正将业务集中于高增长地区(非洲、地中海沿岸和亚洲),以及特种产品如燃料油、液化石油气、航空油料、润滑油、蜡、沥青和溶剂等方面。


三、化工。阿托菲纳公司是道达尔公司的化工部,全球拥有员工71500人,2001年营业额为196亿美元,是全球第6大化工企业,业务主要包括基础化工及聚合物、中间体及特殊聚合物以及特种化工。石油化工厂通过与公司的炼油业务合并而获得增长。


道达尔公司(TOTAL)是全球四大石油化工公司之一,总部设在法国巴黎,旗下由道达尔(TOTAL)、菲纳(FINA)、埃尔夫(ELF)三个品牌组成。该公司在全球超过110个国家开展润滑油业务。


发展历程


1920年,成立比利时石油财务公司,2月25日,安得卫普一些投资者成立了比利时石油财务公司(Petrofina),最初的业务是通过Concordia公司参与在罗马尼亚的石油勘探,开采和炼制。Petrofina公司与Pure Oil of Delaware公司联合组建了Purfina公司。


1923年,法国总统Raymond Poincaré于1923年9月23日致信Ernest Mercier ,委托他建立一个"在法国控制下从事石油生产"的公司。


1924年,成立法国石油公司(CFP),法国石油公司于1924年3月28日正式成立。


1929年,成立法国炼油公司(CFR),法国石油公司组建了由国家出资,部分法国独立销售商参股的法国炼油公司.


1939年,成立石油独立公司(RAP),"法国本土勘探,开发,和运输液态和气态碳氢化合物"。


1941年,成立阿奎坦国家石油公司(SNPA),国家是阿奎坦国家石油公司的大股东,另有一些私人股份。


1945年,成立石油研究局(BRP),该局后来成为埃尔夫阿奎坦国家石油公司的大股东。


1947年,成立集团的第一家销售分公司: 法国非洲石油销售公司。 1991年更名为道达尔海外公司。


1954年7月14日推出道达尔品牌石油财务公司(PetroFina)开始涉足石油化工。


1966年,根据1965年12月17日颁布,1966年1月1日执行的一项法令,成立了石油研究与经营企业( ERAP)石油研究与经营企业( ERAP)由石油独立公司和石油研究局合并而成。阿奎坦国家石油公司是石油研究与经营企业最大的分公司。


1967年4月27日,晚间至28日发起"红色圆圈" 运动并推出 Elf(埃尔夫)品牌"Elf" 很快出现在集团下属公司的名称中。


1968年,成立道达尔化学公司(Total Chimie)。1970年安达(Antar)公司 加入埃尔夫集团。


1971年,成立阿托 - 化学公司(Ato Chimie)。该公司是道达尔化学公司与埃尔夫阿奎坦化学联盟(UCEA)的合资公司,双方股份均等。


1973年,成立阿奎坦卫生健康财务公司,其赛诺菲(Sanofi)的名称更为人们所熟悉。


1974年,法国炼油公司收购哈金森-马帕公司(Hutchinson-Mapa)大部分权益。


1976年,成立埃尔夫阿奎坦国家石油公司(SNEA)由石油研究与经营企业和阿奎坦国家石油公司的班底及资产合并而成。埃尔夫阿奎坦国家石油公司成为埃尔夫集团(后更名为埃尔夫阿奎坦集团)的主力。石油研究与经营企业控制了埃尔夫阿奎坦国家石油公司约三分之二的股份,其余股份由约 150,000 私人股东拥有。


1983年,成立阿托化学公司(Atochem),埃尔夫阿奎坦国家石油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1985年6月21日,法国石油公司更名为道达尔-法国石油公司(Total CFP)。


1986年,埃尔夫阿奎坦国家石油公司私有化第一阶段开始。私有股份比例从33% 提高到44%。


1991年6月17日,道达尔-法国石油公司更名为道达尔。


1992年,国家再次出售其持有的埃尔夫阿奎坦国家石油公司股份,大股比例下降至50.8%。国家减持在道达尔的权益,从31.7%减至5.4%。(此后不断减持,直至1998年5月,国家在道达尔不再持有任何股份。)


1994年,埃尔夫阿奎坦国家石油公司私有化(1996年出售国家在埃尔夫阿奎坦国家石油公司的剩余股份。)


1999年,与石油财务公司(PetroFina)合并,6月14日,道达尔成为道达尔菲纳(Totalfina)。9月13日,建议道达尔菲纳与埃尔夫阿奎坦友好合并。


2000年2月9日,欧洲联盟批准道达尔菲纳与埃尔夫阿奎坦合并。3月 22日,道达尔菲纳更名为道达尔菲纳埃尔夫(TotalFinaElf)。


2003年5月6日,道达尔菲纳埃尔夫更名为道达尔(Total),展示集团全新形象。2004年10月1日,阿科玛(Arkema)诞生。2006年5月18日,阿科玛(Arkema)独立。


巴黎当地时间2019年6月1日,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集团(Total)宣布与日本东芝公司(Toshiba)签署协议,将收购后者拥有的美国液化天然气(LNG)业务。


2019年10月8日,道达尔(http://TOT.US)斥资39亿美元收购阿纳达科(http://APC.US)莫桑比克LNG资产。


2020年2月7日,道达尔(http://TOT.US)Q4营收同比降6.3%,净利润同比增1.2倍。


公司文化


道达尔,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负责任的公司


将公司所有业务的未来增长建立在一套明确表明公司的道德标准和负责精神的价值观和准则之上。


价值观:


职业化,强调正直、责任感、以身作则和负责精神


尊重集团所有员工


持续关注安全及环境保护为东道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尊重人权、遵守适用法律法规和自由竞争的原则、不干涉东道国的政治活动以及禁止任何形式的贿赂行为。


实现在国际商业领域里获得经济收益和社会进步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公司业务


道达尔的全球业务分为三个部分:


上游--包括石油天然气的勘探与生产,天然气与电力,以及其它能源


下游--涵盖了贸易与运输,炼油与销售,即通过在全球的零售网络及其它渠道销售道达尔、埃尔夫品牌的油品,车用油,液化石油气,航空燃油及润滑油等特种油品。


化工的多种业务--包括基础化工(石化及化肥)及用于工业和消费品市场的特种化工。


5.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NO 26 @2020Fortune Global


"鸿海科技集团"是"富士康科技集团"母公司。


成立于1974年,鸿海科技集团是全球3C(电脑、通讯、消费类电子)代工领域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国际集团,集团旗下公司不仅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伦敦等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更囊括当前中国台湾最大的企业、捷克前三大出口商、大中华地区最大出口商、2015年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排名第31名,及全球3C代工服务领域龙头等头衔。



集团多年来致力于研发创新,以核心技术为中心,包括:纳米技术、环保制程技术、平面显示器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精密模具技术、伺服器技术、光电/光通讯技术材料与应用技术及网路技术等。集团不仅具完善的研发管理制度,更在知识产权管理上努力耕耘,积极地以提升华人之国际竞争力为己任;截至2009年底鸿海科技集团已在全世界获得超过30,000件专利,不仅连续三年蝉联台湾年度专利申请数及获准数双料冠军,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全球年度专利排行榜(MIT Technology Review)中,集团亦是全球前二十名中唯一上榜的华人企业。也因如此,鸿海被美国财富杂志评鉴入选为全球最佳声望标竿电子企业15强,并成为全球连续五年名列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科技百强(IT100)前十名的公司。


历史发展


1974年鸿海在董事长郭台铭以30万台币、十来个员工创业时,生产的产品是黑白电视机旋钮,由于旋钮与他后来生产的连接器一样,模具开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产品品质,所以从1977年开始,好不容易蓄积起第一笔资金的郭台铭,面临三个选择:一是到日本买进模具设备,盖自己的模具厂;二是买地建厂,不用再租借厂房;三是在原料面临涨价的情况下,买原料囤积居奇。面对金钱游戏的诱惑,几经挣扎,郭台铭决定选择第一个。而就在模具厂盖好半年后,郭台铭原先想购买的那块土地已涨了3倍,原料也水涨船高。许多同仁不理解:"到外买(模具)反而比较便宜,为什么还要自己做呢?"如果求近利,他还可以把模具厂卖掉,回去买地。但是一心想打出江山的郭台铭,始终没有回头。1980年鸿海模具厂开始出现业绩,后来鸿海陆续建立电镀部门与冲压厂,迅速拉开与同业的距离。进入80年代,PC工业起飞,黑白电视衰退。拥有模具技术的鸿具驾轻就熟,很快切进个人电脑连接器领域,从此建立起连接器霸主地位。


鸿海以模具起家,郭台铭总爱对外强调他做的是"机械"而非"电子"。在富士康集团,鸿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为"FOX-cavity",饶有趣味地以"狐穴"喻精密模具大家能够理解;而其内部代号或简称竟是一本正经的"核心"。


一位IT之腕说:"代工是生产别人不能做的产品,而不是生产别人不想做的产品"郭台铭凭借模具为龙头的技术基础,成功地做到了"在我的领域内,没有竞争对手。"这就是为什么会在EMS厂中排名第五而盈利居然第一的原因。但鸿海做大的最关键一步,是选客户。郭台铭甚至不惜以"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来突出鸿海的"一流客户"。郭台铭在30岁时即发誓只与世界一流大厂做生意,紧跟一流高手才能迅猛发展。现IBM、康柏、英特尔、索尼、惠普、戴尔、思科、诺基亚、摩托罗拉、台达电子等著名的IT业公司均是鸿海的客户。鸿海早已具备电脑等整机生产能力,但郭台铭却没有自己的"品牌梦"。各大公司不用担心会突然冒出一个"鸿海牌"来和自己竞争,更加放心地拓展与鸿海的合作。鸿海没有自己的品牌,然而每一个品牌都有鸿海!换言之,任何一个名牌都可能因失误而重挫倒下,如果鸿海遭遇类似命运,只能有一个前提,每一个至少大多数名牌都已重挫倒下。


80年代个人电脑工业起飞中,以成熟的模具技术进入个人电脑连接器领域,其连接器王国自此开始建立起来。


1999年,一口气吞下华升、广宇等企业进行逆向整合,使鸿海精密发展成为鸿海集团,由地区性大厂摇身一变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2002年,鸿海跃居中国台湾第一大民营制造企业,在《商业周刊》2002年"全球科技百强"中排名第三。


2003年,鸿海在手机代工毛利率急剧下降的情形下逆势而上,显露出其强大的野心。将其在PC代工上构造的完整价值链移植到手机上,进一步发挥这种结构的潜力,是鸿海显而易见的目标。作为台湾制造业的后起之秀,业界已经看到,未来的鸿海有望直逼手机代工业的龙头宝座。


赴祖国大陆投资


"鸿海"于1977年赴大陆投资,现今"鸿海"已成为大陆台商的第二大出口商,"鸿海"大陆厂的成本竞争优势、研发技术不断提高,获利更是逐年提升。据悉,鸿海连续五年销售成长62%,成绩骄人,而其中公司大陆厂的生产占了相当重要部分。


鸿海企业集团大陆主要制造基地富士康集团系台湾鸿海集团投资大陆发展而来,主要生产计算机、网络通讯、消费电子等高科技关键零组件与系统产品。在中国大陆深圳、昆山、杭州、天津、郑州、成都、等地设有36家全资子公司。


创始人


郭台铭,1950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祖籍山西晋城,企业家,台湾企业鸿海精密(下属富士康科技集团)创办人。 1966年郭台铭进入台湾"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习,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服完兵役后,郭台铭在复兴航运公司当业务员。1971年,台湾"中国海专"毕业,进入当时台湾前三大船务公司复兴航运工作;当年进入台湾复兴航运公司工作。1985年,成立美国分公司,创立FOXCONN(富士康)自有品牌。


2014年9月3日,第二届晋商大会召开,台湾鸿海集团(富士康母公司)总裁郭台铭衣锦还乡并出席致辞。2015年6月郭台铭不满被指捐3亿台币政治献金,郭台铭控告周玉蔻涉嫌妨害名誉,郭台铭出庭亲战对手,提告求偿1000万元,并要求登报道歉,出庭后郭台铭在双手写下忍字,台媒算成本郭台铭出庭一趟200万;8月3日,郭台铭砸600万登广告,限台北市长柯文哲48小时内还鸿海清白;11月14日,郭台铭砸280亿在郑州造手机面板。2016年4月2日,郭台铭与夏普公司正式签订收购协议,富士康将收购夏普公司66%的股份。2018年2月郭台铭参投全球首个数字货币商业银行。


2018年9月,郭台铭入选"世界最具影响力十大华商人物"。 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排名第257位,财富值63亿美元。


人物经历


郭台铭,1950年出生于中国台湾台北县板桥市。


郭台铭父亲是郭爱物, 今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人, 出生于1922年,生前曾经回乡探亲。


在二门家谱中,郭台铭祖上一世到十九世的姓名清晰可见:郭德广-郭州-郭文进-郭朝阳-郭登贵-郭秋尧-郭自立-郭光池-郭承果-郭宗芳-郭世璠-郭洪太-郭兆鳞-郭廷美-郭良臣-郭福祥-郭怀森-郭贞芳-郭爱物。也就是说,郭台铭是郭氏家族第二十代。葛万郭氏起名都有一定规律可循,按照辈分排。


1966年,郭台铭进入台湾"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习,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服完兵役后,郭台铭在复兴航运公司当业务员。


1971年,台湾"中国海专"毕业,进入当时台湾前三大船务公司复兴航运工作;当年进入台湾复兴航运公司工作。


1973年2月,郭台铭出资10万元新台币,与朋友在台北县创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塑料产品。不到一年时

上一篇:2023年生肖虎下半年将鸿运昌盛,福开新运

下一篇:2023黑龙江“首虎”曲敏被查,今年已有23名中管干部落马

免责声明:该文由项目方自行发布,玉竹加盟网仅作为信息展示平台,以上信息不代表玉竹加盟网的观点和立场。市场存风险,投资需谨慎!

我要咨询

 免费咨询微信:yuzhuw666

请填写或选择常见问题

  • 项目很好,请尽快联系我详谈。
  • 请问我所在的地区有加盟商了吗?
  • 我想详细的了加盟流程,请联系我!
  • 留下邮箱,请将详细资料邮件给我
  • 代理/加盟鱼你相伴能得到哪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