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无此人》:我以书信,为你送葬

玉竹加盟网 2023-07-04 07:22:09

【导读】《查无此人》2015年在国内首次出版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书成于1938年的书信体小说《查无此人》在国内首次出版,作者是美国作家凯瑟琳·克莱斯曼·泰勒。讲述的是两个原为挚友的年轻人,因对纳粹思想产生分歧,最终分道扬镳,甚至成为生死仇人。这部小说豆瓣评分8.8分,由20封通信组成(包含书信,电报),全书不过五十余页,篇幅短,节奏快,只用20分钟就可读完。书中文字不断传递着的思想变...



《查无此人》2015年在国内首次出版

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书成于1938年的书信体小说《查无此人》在国内首次出版,作者是美国作家凯瑟琳·克莱斯曼·泰勒。讲述的是两个原为挚友的年轻人,因对纳粹思想产生分歧,最终分道扬镳,甚至成为生死仇人。


这部小说豆瓣评分8.8分,由20封通信组成(包含书信,电报),全书不过五十余页,篇幅短,节奏快,只用20分钟就可读完。书中文字不断传递着的思想变化,在我的心中不断激荡起久久不能平静的波浪。


从15年至今的五年时间,这本书我翻来覆去看了二十多遍。


德国慕尼黑的亨利·马丁·舒尔(以下简称马丁),与美国旧金山的麦克斯·爱森斯坦(以下简称麦克斯)曾是一对无话不谈,亲密无间的挚友,在美国共同经营了一家画廊。


1932年11月——1934年3月,这短短17个月时间里,20封往来通信,两人思想发生了急剧变化。


这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纳粹思想是如何摧毁了两人的友谊?改变了两人的命运?


01 山雨欲来


(1932年11月-1933年3月,4次通信)


1932年11月,马丁返回德国开始新生活,麦克斯依旧留在美国经营画廊。


初返德国故土,马丁收到了麦克斯的第一封信。信中,麦克斯对其衷心地进行祝福,对自己的妹妹格丽赛尔和马丁的往日恋情表示理解,也对德国的未来充满希望。在信中,他提到:


“你回到的是民主的德国,一片文化气息浓厚、开启良好的政治自由的土地。”


马丁在回信中提出可以让麦克斯的妹妹——他的旧爱,来德国找他,可以为她提供一个近在咫尺的家。


同时,也向麦克斯描述了回国后的生活成本有多么低廉:只用极少的钱,就能住上拥有三十个房间的大房子,还有十英亩的停车场(约等于四万多平米,这里不知是否运用了夸张手法),各种艺术品、银质餐具数不胜数。坐拥诱人财富的马丁,被朋友多次劝说参与当地行政管理。


而当时的真实情况是:全国上下正处于大规模爆发的经济危机之中,商户停业,工厂关门,物质匮乏,失业率极高,大学生毕业后前途渺茫。各种犯罪,暴乱层出不穷。



希特勒发表演讲,现场民众疯狂涌向会场

1933年1月,希特勒出任总理一职,政治风向瞬息万变。两人间的通信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他们都对希特勒的政治手段心存疑惑,麦克斯并不喜欢他,但马丁内心那一丝狂热的报国情感却初漏端倪:


“我们德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命运,未来正以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向我们横扫而来。我们也必须动起来。我们必须跟上这个潮流,哪怕做了一些错事。”


即使这些错事并非正义,甚至动用暴力,发生流血死亡事件,他依然会认为这是为达目的而迫不得已的事。这让我想起了《罗生门》中的一句话:


若要想方设法解决无可奈何之事,便无瑕去顾及手段。


02 分道扬镳


(1933年5月-1933年8月,4次通信)


这段时期,二人的友谊开始产生裂痕,并最终断裂。


麦克斯从在德国逃出来的同胞那里,得知了犹太人在德国开始受到迫害:折磨,毒打,杀害。他很害怕,在信中询问马丁此事是否属实。


1933年6月,反对《凡尔赛条约》游行集会现场

马丁在回信中的语气,似乎开始对希特勒有所崇拜,且处处流露出被纳粹思想初步洗脑的惊人言论:


“犹太人是世人的代罪羔羊。”


“在我们温和的领袖的领导下,德国获得了新生!”


察觉出好友思想上诡异的变化,麦克斯又致信马丁,以确认当时的来信中那些极端的言论,是否是为了避免审查,迫不得已说出的话,而他收到的回应却是一个“不”字。马丁再次回信中明确提出:


“你永远不会了解希特勒。他是一把出鞘的利剑。他是一道白光,又如新的一天的阳光一样炽热。”


“现在,我们必须都要明白,我们分道扬镳了。”


语气坚决果断,此时的马丁已经完全被纳粹思想所占领,对希特勒狂热崇拜。二人的友谊戛然而止。


从这段时期的通信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分子,成功地抓住了像马丁这类阶级新贵希望国家迅速强大起来的急切心理,以最能见效的政治迫害手段,对犹太人进行掠夺、抓捕和迫害。


即将遇害的犹太小女孩

为什么选择犹太人?


因为当时占德国人口约1%的犹太人,却牢固把控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


纳粹不失时机地利用了世人普遍存在的或多或少的仇富心理,和当时国内日耳曼民族畸形的种族优越论,以“净化血统”为借口展开行动,这更能给他们心理上带来所谓的慰藉。


人心中的邪念与卑劣,一旦被煽风点火,并披上所谓的“名正言顺”的外衣,会如泄闸的山洪一般,将所有正义与善良一卷而空。


03 绝境求救


(1933年9月-1933年12月,4次通信)


这四个月只发生了一件事,却让麦克斯和马丁成为生死仇人,那就是麦克斯的妹妹格丽赛尔遇害。


格丽赛尔不顾麦克斯劝阻,执意前往柏林。麦克斯两次向她致信,第一次虽有回复,但第二次就出现了“查无此人”的印章。


麦克斯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心急如焚地给马丁写信求助,希望他能念在多年的友谊,以及与妹妹昔日的感情的份上,救她一命。


可预感成真了,回信来了:


“希特勒万岁!很抱歉,我要告诉你一个坏消息,你的妹妹已经死了。真遗憾,正如你所说,她实在是个傻瓜……”


马丁信中的文字充斥着他对麦克斯兄妹的鄙夷、嘲讽,对格丽赛尔的遇害熟视无睹,甚至想将其扭送到纳粹突击队员那里,原因仅仅是她在纯洁的德国青年面前展览了她的犹太身体。


“新的德国正在形成。在英明领袖的领导下,我们很快就会向世人展示这一伟大的成就。”


1933年7月,希特勒在“冲锋队”集会上准备讲话

马丁的疯狂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可怜的格丽赛尔。她又怎能想到,哥哥的挚友、曾经的恋人,仅仅几个月时间,竟然变得冷漠而无情,还对身为犹太人的她心生憎恶之感。可就在一年前的来信中,他还说着:“对格丽赛尔,我仍怀有一丝持久的柔情。”


这份柔情,现在看来也不过如此。


天真的女孩,她又怎么会了解,狂热而极端的政治迫害是何等恐怖?


麦克斯此时的心情如何?不用再做多余的描述,接下来的行动将会证明。


04 心死复仇


(1934年1月-1934年3月,8次通信)


在马丁上次的来信中,有这么一句话:


“现在,我必须要求你不要再给我写信了。寄到我家的每个字都会被审查。”


现在,麦克斯抓住了马丁的弱点,开始了他果断的复仇,他的武器,就是书信。


第一封信(电报):“合同条款已接受。……财务说明将寄往新址。”


第二封:“亲爱的老友,不要忘了奶奶的生日,她8号就64岁了。……现在我们可以给你8000美元……我们日夜为你祷告,亲爱的兄弟。”


第三封:“我们的股票又涨了!”


第四封……


麦克斯的每一封书信都是那么友好,那么亲切,那么人畜无害,丝毫没有怨恨之情。


可对身处于德国政治敏感期的马丁来说,这些书信犹如一颗颗无声而极具威力的炸弹,随时会将他和家人撕成碎片。


马丁恐惧至极,连忙托人回信(他已被抓去接受讯问),此时他的家庭已经受到深刻的影响:本人被停职,孩子不再是童子军,妻子对官员的邀请纷纷被拒。他们一家已被周遭隔离。


通篇都在哭诉,却对格丽赛尔的死没有一丝抱歉之情,信的最后:


“我求求你,看在我们多年交情的份上!”


在我们看来,这是何等可笑?


纳粹无疑是残忍的,但比之更残忍的,是马丁当初无情的冷漠。


对这求饶,麦克斯当然不会理会,继续写了寄给他的第五封,第六封书信。


多年友谊毁于一旦。最后,他也逐渐变成了马丁,变成了冷漠无情的复仇者,但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吗?


日期停在1934年3月3日,这是第六封书信寄出的日子,但只收到了一封回函,冰冷的四个字:


“查无此人。”


至此,全书结束。



结 语


曾经的我们,是无话不谈的挚友


如今的我们,是分道扬镳的路人


突然有一天,我的至亲身陷将死之境


无助而绝望地向你求救


乞求你能念及往日情谊


大发慈悲伸以援手


面对多年的朋友,昔日的旧爱


你置若罔闻,落井下石


断送了她最后生存的希望


和我对你最后的信赖


我心死,我怨恨


最后,我只能以书信为利刃


斩断我们曾经的友谊


斩向你如今极端狂热的思想


以及你那冷漠而又卑劣的生命


最后,将这昔日种种


纷纷予以送葬


信已寄出,查无此人。


上一篇:霸气的宁静:参加节目是因为贪玩,姐从出道开始就是一线

下一篇:查无此人(续)

免责声明:该文由项目方自行发布,玉竹加盟网仅作为信息展示平台,以上信息不代表玉竹加盟网的观点和立场。市场存风险,投资需谨慎!

我要咨询

 免费咨询微信:yuzhuw666

请填写或选择常见问题

  • 项目很好,请尽快联系我详谈。
  • 请问我所在的地区有加盟商了吗?
  • 我想详细的了加盟流程,请联系我!
  • 留下邮箱,请将详细资料邮件给我
  • 代理/加盟鱼你相伴能得到哪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