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一世的俄罗斯帝国为什么会突然由盛转衰?

玉竹加盟网 2023-07-03 01:31:37

【导读】从16世纪开始,俄罗斯大举对外扩张,在短短一百多年时间里,占据了东欧、北亚、西亚、中亚的大量领土,到19世纪上半页,俄罗斯帝国已经发展成为拥地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级大国。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传统的俄罗斯帝国,迎来了自己的鼎盛期。1812年,横扫亚欧非的拿破仑倾举国之力入侵俄罗斯,结果大败亏输,60万大军尸骨无存。此战过后,俄罗斯帝国威震欧陆,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沙俄成为捍卫欧洲君主专制的中坚力量。每...



从16世纪开始,俄罗斯大举对外扩张,在短短一百多年时间里,占据了东欧、北亚、西亚、中亚的大量领土,到19世纪上半页,俄罗斯帝国

已经发展成为拥地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级大国。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传统的俄罗斯帝国,迎来了自己的鼎盛期。1812年,横扫亚欧非的拿破仑倾举国之力入侵俄罗斯,结果大败亏输,60万大军尸骨无存。此战过后,俄罗斯帝国威震欧陆,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沙俄成为捍卫欧洲君主专制的中坚力量。每当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与传统封建势力发生冲突,沙俄总会成为后者的最大后盾。而沙俄也“不负重望”,屡次为它们戡平动乱,因此获得了一个“欧洲宪兵”的雅号。毫不夸张的说,在法国没落后19世纪中前期,沙俄是数一数二的欧陆军事强国。


但到了下半页,情况则出现了变化。1853——1856年,俄罗斯与英、法、土耳其之间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遭遇了历史性的惨败,时任沙皇尼古拉一世也因此服毒自杀。此战过后,俄罗斯元气大伤,之后虽然启动了农奴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国力,但终整个俄罗斯帝国时代,却再也没有恢复当年威震欧亚的风采,不仅不如传统的英、法,就连作为后起之秀的德国,也将它远远抛下。


不可一世的俄罗斯帝国,为何会在短短数十年内由盛转衰?云石君在此做个简单的分析:


要了解俄罗斯在19世纪下半页的衰落,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俄罗斯为什么会在之前的短短一百多年间迅速崛起。


其实关于俄罗斯的早期发迹史,云石君在之前的《地缘政治:俄罗斯系列中》已有分析:简单的说 ,技术的进步,使得东欧平原这块中世纪的蛮荒之地,具备了工农业开发的可能。随着东欧平原地缘潜力的释放,俄罗斯不仅获得了一个强大的本部,而且依托其之力量,将北亚、中亚的上千万平方公里土地收入囊中。虽然这些亚洲板块要么干旱要么酷寒,开发潜力有限,但由于规模庞大,体量上的优势,弥补了质量的不足,所以依然能从中赚取足够的收益。正是凭借着无以伦比的规模,俄罗斯终于在19世纪中前期,发展成为欧陆第一强国。


但到了19世纪中叶,世界大环境发生了改变,始于18世纪末英国的工业革命,在这个时候,已经度过了早期的萌芽成长阶段,正式进入成熟普及期。欧洲列强纷纷大力推进工业化转型,工业正式取代农业和传统手工业,成为欧洲列强主要的生产力来源。


而这种文明形态的转变,让煊赫一时的俄罗斯帝国,顿时陷入困境:


在之前农耕占据主流的传统社会生产架构下,可用于农耕种植业的土地面积,是决定国家实力的一个主要筹码。而在这方面,体量惊人的俄罗斯,有着无以伦比的优势——亚洲领土且不说,即便是作为本部的东欧平原,其总面积也远在欧洲其他国家之上。


当然,东欧的气候决定了,其单位农业产量在当时并不算最高,但总的来说,这种差距并不太大,用规模完全可以弥补。所以俄罗斯依然能凭借传统方式积蓄出来的国力压制欧陆群雄。


但到了工业时代,情况则发生了变化。这个阶段,工业产能成为评判国家实力的主要标准。工业生产链条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之一大特征,就是讲究聚集效应——工矿企业的集中分布,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而工业的这种聚集效应,削弱了俄罗斯的体量优势。在19世纪上半页,人类工业文明还处在早期阶段,各国的工业规模普遍不够大,远不足以覆盖所有的适宜开发区域。换句话说,当时的工业文明,还停留在地广人稀的早期阶段——可用于工业开发的区域很多,但工业规模却十分有限。


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虽然可开发地区远多于欧洲其他列强,但在整体工业规模有限的情况下,这种潜力暂时并没有太大用处——最核心的莫斯科、圣彼得堡等都还远没有被工业填满,哪还顾的上其他地方?而且,受限于体制、文明发展水平等原因。俄罗斯的工业发展在质量上,一直比欧洲其他列强落后。体量优势不复存在,质量上又逊于他人,俄罗斯在工业化转型初期的落后,由此埋下伏笔。


而除了规模优势的丧失,工业时代运输工具的变化,也成为俄罗斯相对衰落的一大肇因。


工业时代到来之前,人类的海陆运输工具主要是木制帆船和马车。这种传统交通工具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抗风险能力差。


就海运而言,使用木制帆船,不仅航速慢,单位运载量低,而且遭遇海上风浪时的抗打击能力不足,损毁率太高。


这严重限制了英法等传统海上列强的实力集聚。其实若论实际掌控面积,在全球范围内大肆扩张的英法等国,未必逊于俄罗斯,而且两国殖民地的整体开发价值,也在俄罗斯那些鸟不下蛋的亚洲领土之上。但问题是,传统海运的低效率,使得英法两国,将在殖民地所掠获的资源运回本土时的难度以及运输成本大大增加——这意味着,他们空有丰富的海外资源,但能够为欧洲争霸提供的支持却比较有限。


当然,作为大陆国家的俄罗斯,其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前工业时代的海运低效率等问题,在陆运时依然存在。但至少在这个阶段,俄罗斯与欧洲强国在交通运输方面所面临困难是大致平衡的,俄罗斯并无太明显的劣势。


但到工业时代,情况则出现了变化。1807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动力的轮船。在这之后,机械轮船技术不断进步完善,并最终在19世纪中期走向成熟,取代了传统的依靠风力和人力的木制帆船,成为海上主流交通运输工具。


轮船承载量大、动力足、抗风浪能力强,耐用性高,这一连串的优势,大大提升了海上运输水平,也使欧洲海上强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这种情况下,英法等传统国家从殖民地反哺本土的能力也大幅抬升。



当然,技术的进步不仅只作用于海上。在陆地上,陆上交通工具也有了质级变化——火车。作为一个大陆国家,俄罗斯也可以通过发展铁路,改善国家的交通运输条件。


但是,火车形态的陆运,与轮船形态的海运不同。


首先,铁路运输依然受运能限制——一条铁路线所能承载的运力终究是有限的;而海运的理论运能边界则要比火车宽广的多;


其次,铁路运输并不是光有火车这个承运工具就可以的,还需要铁路轨道,以及一整套运输体系做支持——这些都必须由人工打造,并持续维护,方能正常运转。而海运则没有这一说。只要有足够的承载工具——轮船,航线本身的开发和维护并不需要太多成本。(苏伊士、巴拿马之类的大型运河除外)


以上两点决定了,相对于近现代海运,陆上铁路运输的单位成本要提高很多。


而这一点,在俄罗斯的极端恶劣环境下,又被充分放大。俄罗斯全境纬度偏高,自然环境恶劣,这使得俄罗斯打造和维护铁路线的成本和难度都大大增加。尤其是俄罗斯亚洲领土,在荒漠与冻土带修建铁路,这个技术难度和需承担的成本开支都十分之高。19世纪的俄罗斯,虽然规模上的横向比较来看,可谓冠绝欧陆,但纵向发展层次上,依然还比较落后,还没有掌握这样的复杂技术,也不具备推广这种大型交通网络的国力支撑。


最关键的是,这种修建,很大程度上还是得不偿失的。俄罗斯领土不仅整体开发程度较低,而且由于版图过大,可开发区域呈点状分布,每一块都不太大,相互间的距离却十分遥远,这意味着,铁路所带来的收益,可能还远不足以覆盖修建与维护的成本。所以我们看到,直到21世纪的今天,俄罗斯可称为国家地缘主轴的铁路干线,依然只有西伯利亚铁路一条。而在19世纪,则是一条都没有(西伯利亚铁路直到1904年才正式开通,至于全线通车则还要等到沙俄覆没前夕的1916年)。



当然,铁路相对于海运,也有其优势——比如在速度方面,就比轮船要高上许多。但是,在近代文明条件下,这种优势尚未凸显。毕竟工业文明早中期,所需运输的主要是矿产、粮食、以及可长期保存的商品。至于生鲜、科技产品等高度讲究时效性的物品,在当时要么还没出现,要么需求量十分有限,远不足以改变铁路运输在综合性价比方面逊于海运的格局(其实这一格局到今天亦未整体改变)


这就决定了俄罗斯帝国的盛极而衰。虽然俄罗斯的领土面积,与英法等殖民帝国相比也毫不逊色。但亚洲领土的贫瘠,决定了其整体实力本就不如英法;只不过在工业时代以前,英法空有巨额财富,却受限于运输条件,无法将其有效集中,所以俄罗斯尚可以在欧陆称雄一时。


但随着近代交通工具的出现,英法等海上殖民帝国无论是打造内部经济网络的能力,还是从殖民地调集物资的能力都大幅提高。


而反观煊赫一时的俄罗斯帝国,却受限于自身环境,以及技术发展的阶段性局限,仍然原地踏步。


这种停滞,使得俄罗斯帝国在19世纪后半页的全球竞争中颓势尽显,不仅不如英法等老牌强国,连德国、美国等新兴大国也将其大步超过。而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到了1904年,它连日本都应付不了了,以至于在决定东北亚秩序主导权的日俄战争中,被日本揍了个灰头土脸。


当然,俄罗斯在日俄战争中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占居主场之利(远东是俄罗斯的最边缘地区,日本则是东北亚本土势力),并不代表俄罗斯的国力真的衰落连日本都不如。但曾经的欧洲宪兵,居然连一个后起的亚洲三流地缘小国都压制不了,也足以证明,俄罗斯在工业化转型初期,受到了多么大的限制。


当然,俄罗斯终究是老牌强国,20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更决定了其地缘潜力更是冠绝群雄。虽然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阶段性局限,使得俄罗斯在19世纪后半页的大国争霸中稍显落后,但随着文明水平,尤其是科技发展水平的进步,诸多局限和梗阻被陆续打破,俄罗斯的地缘潜力,得以在20世纪充分释放,最终成长为威震全球的超级大国。



当然,这个转变不是一帆风顺、水到渠成。在凤凰涅槃的过程中,俄罗斯也经历了多次动荡冲击。而其中最关键的一次,则是十月革命。


尽管在今天,十月革命的光环已不如从前,由其而生的苏联政权,在俄罗斯乃至中国也都是饱受争议、毁誉参半。但任谁也不能否认,这场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红色意识形态,对俄罗斯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正是在这个红色政权执政期间,俄罗斯迎来了国家和文明史上的最鼎盛期,一举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而凌驾于全球其他诸强之上的世界级超级大国。


回首这段往事,有一点很难理解。毕竟红色意识形态是以无产阶级(工人阶级)为核心力量。终整个19世纪,红色意识形态在欧洲的普及,也是以工人、市民为主要依托。而俄罗斯在欧洲列强中,属于工业最不发达的一个,工人和市民群体无论是从规模还是聚集程度,都远不如英、法、德等列强。可是最后,红色意识形态,却是在俄罗斯取得突破,相反,其他国家的红色暴动(如巴黎公社、一战末期德国工人起义等),却大多以失败告终。


为什么最不具备红色底蕴的俄罗斯,却会成为红色先锋?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下一节中,云石君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116章——俄罗斯之第6章。对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感兴趣的朋友,可关注阅微信公众号:yunshi911(长按可复制),收看全部云石地缘政治文章。



上一篇:“教父”大败局!60年商业帝国崩塌

下一篇:“瓦格纳事件”一周后,普里戈任的俄罗斯商业帝国已崩溃,除了“瓦格纳”

免责声明:该文由项目方自行发布,玉竹加盟网仅作为信息展示平台,以上信息不代表玉竹加盟网的观点和立场。市场存风险,投资需谨慎!

我要咨询

 免费咨询微信:yuzhuw666

请填写或选择常见问题

  • 项目很好,请尽快联系我详谈。
  • 请问我所在的地区有加盟商了吗?
  • 我想详细的了加盟流程,请联系我!
  • 留下邮箱,请将详细资料邮件给我
  • 代理/加盟鱼你相伴能得到哪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