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孔繁森两次援藏,50岁因公殉职,写给女儿的最后三封信令人动容

玉竹加盟网 2023-06-29 19:52:53

【导读】原标题:孔繁森两次援藏,50岁因公殉职,写给女儿的最后三封信令人动容孔繁森与家人第二次决定入藏之时,孔繁森已44岁。他觉得自己有愧于妻子王庆芝和三个孩子,便决定在正式通知到来之前,带妻子和三个孩子去北京玩几天。当丈夫说出自己的打算,王庆芝既感到突然,也感到奇怪。已经担任聊城行署副专员的他,平日里工作那么忙,不要说去北京,就是在聊城,他也从来没陪着自己和孩子去街里转过。现在他怎么突然有时间了?任拉萨...


原标题:孔繁森两次援藏,50岁因公殉职,写给女儿的最后三封信令人动容



孔繁森与家人


第二次决定入藏之时,孔繁森已44岁。


他觉得自己有愧于妻子王庆芝和三个孩子,便决定在正式通知到来之前,带妻子和三个孩子去北京玩几天。


当丈夫说出自己的打算,王庆芝既感到突然,也感到奇怪。


已经担任聊城行署副专员的他,平日里工作那么忙,不要说去北京,就是在聊城,他也从来没陪着自己和孩子去街里转过。


现在他怎么突然有时间了?



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为孩子洗脸


天安门、长城……一个个北京标志性的地标建筑,孔繁森都带着妻子和孩子们看过了。


三个孩子倒是兴高采烈,只是妻子的脸上,不时还会流露出一丝疑惑。


然而孔繁森的心里堵着一大团的话语,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向妻子张口。


多年以来,家里家外都是妻子一个人在操劳,母亲已年近九旬,生活上不能自理,自己这一走,全部的重担又压在她一个人身上了。



孔繁森看望孤寡老人


待到从北京回来后,孔繁森在一天夜里终于鼓起了勇气,他告诉妻子,组织上已经决定,又安排我要进藏了。


这话刚说出口,妻子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


9年前,丈夫已经进过一次西藏了。


那时候跟前的三个孩子都还很小,有一次王庆芝下地刨红薯,她只顾着忙碌,五岁的孩子没人照看,掉进地窖里爬不出来。


王庆芝知道丈夫服从组织安排,从来都不含糊,所以家里再苦再难,王庆芝都尽量一个人扛下来。


毕竟,西藏那么远的地方,他在哪里一个人的生活,也好不到哪里去。



孔繁森(左)在辅导藏族儿童读书


唯一让王庆芝感到欣慰的是,三个孩子都已渐渐长大,纵使丈夫这次远离,她身上的担子相比于上次,也已经轻松了不少。


看着妻子难过的神色,孔繁森一时也找不到更好的劝慰之词。


妻子则一边默默地给丈夫收拾东西,一边跟他说道,一个人在外,又去那么远的地方,身体最重要。


我在家里不会有事,你就放心去吧。


王庆芝的话,也让孔繁森的心头感到一阵阵发酸。



很快就要出发了,他又默默站在了母亲的跟前,他一边小心抚摸着老娘的身体,一边轻轻告诉老人:儿子这次又要出远门了,地方很远,一时回不来。


年迈的母亲也不知道说什么,只是心中的不舍也愈发浓烈。


孔繁森发酸的鼻子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他跪在母亲面前,流着泪给老人家磕了一个头。


母亲明白了,公家的事情不能耽搁,她只是一遍又一遍叮嘱孩子,衣服和干粮要多带,路上不要喝冷水。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的叮嘱,让孔繁森的心头翻涌着无尽的热意。



青年时期的孔繁森


第一次入藏那年,母亲就已经是78岁的高龄,再加上孩子年幼,最大的女儿也才8岁,体弱多病的妻子照顾起他们,可想而知会有多么麻烦。


那时候,这些实际的困难,都能成为孔繁森不去西藏的理由。


但是孔繁森很清楚,谁的家里没有困难?


党和国家需要你的时候,就应该义无反顾。


正是怀着一心为国的大情怀,他好不容易做通了妻子的工作。


之后他翻山涉水,来到了人烟渺茫的世界屋脊。


西藏的岗巴县,是孔繁森第一次入藏工作的地方,此地平均海拔接近5000米,含氧量只有内陆地区的40%。


在担任县委副书记期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



孔繁森和他领养的藏族儿童在一起


即使是像他当过兵、曾在部队历练过的人,在西藏对身体和精神意志上也是极大的考验。


有一次骑马下乡,他摔得很重,是当地牧民用担架抬着他走了30多里地,才将其送到了医院。


因为政治素质高,各方面的综合条件又好,而且有过入藏工作的经验,所以当山东省委再一次选拔援藏干部的时候,组织上希望他能带队。


就这样,带着母亲和妻儿的牵挂,孔繁森再次踏上了世界的屋脊。



1992年,拉萨墨竹等县发生地震,担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立即奔赴灾区。


彼时的孔繁森,第二次入藏工作已经有三四年之久。


在墨竹的羊日岗乡,三个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让孔繁森很是记挂。


他也有三个孩子,只是自己多年以来的在外奔波,从未好好地看过。



那一刻,曲尼、曲印和贡桑三个孤儿就站在他身旁。


孔繁森安慰着孩子,一定会让你们有饭吃、有衣服穿、有地方住的,更重要的是,还要送你们上学。


说起上学,孔繁森或许又会想起来,他最小的女儿玲玲,马上也要考大学了。


他把三名孤儿暂时交给当地干部安置,便投入到了紧张的救灾工作中。


不久之后,孔繁森做出一个决定,自己亲自抚养三个孩子成长。


孤身在外,平日里工作又异常忙碌,还要照看三个孩子,孔繁森的劳累和辛苦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还是决定亲自来做这一切。


或许在他的内心深处,始终萦绕着对自己三个儿女的亏欠吧。



孔繁森纪念馆


每天晚上,虽然劳累了一天,但回到住处后的孔繁森,还要给孩子们拾掇饭菜,照看着三个小家伙吃了饭,而后还要教他们读书认字。


那时,最大的曲尼12岁,最小的贡桑才5岁,孩子还小,挤在一张床上睡觉,不时还会尿炕。


所以,孔繁森每天又多了一项洗床单的任务。


一天夜里,7岁的曲印突然肚子疼,孔繁森给孩子吃了药也不见效果。


他急忙背着孩子去了医院,忙了整整一个晚上,看着孩子渐渐好转,他心里也才放下心来。


三个孩子一天天走出了失去亲人的阴影,健康而活泼,但孔繁森却日渐消瘦。



第一次援藏期间的孔繁森


彼时,孔繁森每月的工资再加上援藏补助,共有一千多块。


除了每个月定期寄给家里的生活费之外,其余的钱他不时都捐给了敬老院。


如今又多了三张吃饭的小嘴,为了尽可能照顾好他们,他几乎把剩余的钱,都花在孩子身上了。


然而,孔繁森既不想向组织主动诉说困难,又不愿意三个小家伙在生活上受委屈。


为此,生活拮据的孔繁森,曾三次化名“洛珠”,在西藏地区总医院献血共计900毫升,得到的献血营养费900元,他都用来弥补开支了。


负担太重再加上工作繁忙,这样下去孔繁森会累垮的。


所以,拉萨市市长洛桑顿珠就把曲尼领养,稍微减轻了一下孔繁森的负担。



到1992年底,组织上作出决定,任命孔繁森为阿里地区地委书记。


对于组织上的决定,孔繁森再次无任何条件的接受。


阿里地区位于西藏的西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当地的条件极为艰苦,气温最低能达到零下四十多度。


彼时,很多人都是纷纷向上级请求调离这一地区,然而孔繁森接受了组织的安排,并始终坚守在了阿里。


1993年4月4日,孔繁森正式赴任阿里地区。


工作属性未变,然而在人迹罕至的阿里,孔繁森的工作条件就更为艰苦了。


孔繁森和科研人员在田间研究科学种田


那时的孔繁森,每次下乡或者出差,一顶常见的西藏样式礼帽和一根拐杖,是他永不离身的物品。


帽子是他拿来抵御头风用的,而拐杖则是用来支撑他关节病变愈发严重的腿。


多年高海拔地区的工作,已经让孔繁森的身体极速地垮下去。


除此之外,每次下乡,孔繁森还会随身携带一箱常用的药品。


孔繁森早年在部队粗通医术,他知道西藏地区农牧民住得分散,看病非常不便,而这一箱子常用的药品,能随时让他给有需要的农牧民使用。


工作始终是孔繁森的重心,然而他的身体,也有被累垮的时候。


1993年的9月,因为直肠瘤,孔繁森住院做了手术。


除了牵挂工作上的事情,此刻他还记挂着最小的女儿玲玲。


因为家里人来信告诉他,孔玲已经考上了重庆的一所大学。


于是,手术刚做完不久,孔繁森就提笔给女儿孔玲写了一封信。


彼时,女儿孔玲一个人从山东聊城来到了重庆,入学时的各项事宜,都是一个人完成的。


离开了父母和家人,从此就要开启独立的生活。


所以父亲在信中,第一件谈到的事情,就是女儿如何去面对和完成人生中的自立。


“你的来信爸爸收到了,已了解到目前你的处境。我想这是必然的,这是你独立生活的第一步,遇到这些困难是预料之中的事。”


父亲并没有在信中向女儿分享什么心得,他只是用平实的语言,告诉女儿自己当年出门当兵的时的情形。


他想要告诉女儿的是,自立从来不需要准备,而是顺其自然。有些事只要做下去,就能和人生的下个阶段接力。


除此之外,小女儿孔玲第一次正式考上大学,这也是令孔繁森极为高兴的事。


孔静和孔杰年龄比较大,此刻也都先后参加了工作。


孔繁森更希望看到的,是小女儿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就。


他在信中这样写道:“爸爸不盼望你当什么名人,而想让你尽早成为一个人格、素质俱佳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孔玲来到学校后,才发现了父亲写给自己的信。


那个时候,孔繁森已经做完手术,又返回阿里的工作岗位上了。


也就在那一年,妻子王庆芝因为急性胃出血住进了医院。


那时候,王庆芝都感到自己快要不行了,一封又一封加急电报发了出去,但孔玲从重庆赶回家里后,却没有看到父亲回来。


看着病床上虚弱的母亲,那一刻孔玲的内心有些怨恨父亲。


王庆芝还劝慰女儿,不要恨你的父亲,他也挺不容易的。


又过了几天,孔繁森才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


看着病榻上的妻子,两个人抱在一起痛哭流泪。


他告诉妻子,自己无时不刻都在忙,真的是没有办法。


孔繁森和藏族民众在一起


这之后,孔繁森在写给女儿孔玲的第二封信中,也表达了类似的想法。


“爸爸快50岁了,我要在今后的岁月,加倍多做点儿工作,给人民给社会多留点东西。玲玲,爸爸想你,想全家人,没办法,还是工作第一。”


直到孔繁森在1994年因公殉职后,女儿孔玲才在一个纪录片里,看到父亲的工作平日有多么的繁重。


那时1994年孔繁森带领阿里当地百姓一起抗雪灾。


休息之余,因为高寒缺氧,孔繁森只能靠在车上大口大口地喘气。


饿了,就干吃方便面,连口热水都喝不上。


那时候,孔玲才真正知道,父亲的工作有多艰苦。


但是每次和家里联系,孔繁森总是说,自己在外面挺好,不必为他操心。


1994年春节期间,不能回家团聚的孔繁森,给家人写了一封信。


“我感到,我虽在高原,却是最幸福的人。我虽在世界屋脊的屋脊上过着正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但我看到有这么多女儿在想着我,盼着我,我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心中有说不出的愉快。”


孔繁森和边防武警官兵


每次过春节,孔繁森都回不去,他只能面对家乡的方向磕个头,以寄托一个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女儿孔玲知道,父亲最喜欢的一首歌是《说句心里话》。


同年的八月,孔繁森终于回到了聊城,他们全家人聚在一起,拍了一张合影。


然而谁能想到,这是孔繁森最后的一张全家福。


这一年,在重庆的孔玲,也收到了父亲孔繁森从阿里捎来的礼物,是孔繁森送给孔玲和她同学的六顶毡帽。


孔繁森还告诉女儿,只要有时间,一定到重庆去看望她和同学。


然而,孔繁森的这一心愿永远不能实现了。


1994年的11月29日,孔繁森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途中发生车祸不幸殉职。


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0岁,永远定格在了茫茫的雪域高原。


料理后事的人,发现了他的两件遗物。


一是仅有的八块六毛钱,另一件是他写的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孔繁森因公殉职后,他的一部分骨灰安葬在了家乡聊城,一部分骨灰安葬在了拉萨。


而在阿里,当地民众则给他修建了衣冠冢。


二十多年过去了,西藏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年,孔繁森收养的贡桑,如今也已大学毕业返回了西藏工作。


而孔繁森生前记挂的三个儿女们,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


大女儿孔静和二儿子孔杰,常年在基层的行政系统工作,如今的孔杰,担任济南市体育局局长。


小女儿孔玲大学毕业后,长期在政法战线工作。


2014年,孔玲出任最高法政治部组织人事部部长。


2021年,她又转任最高法赔偿办主任。


女儿孔玲回聊城为父亲扫墓


三个子女无论成就大小,他们始终都没有忘记自己是孔繁森的儿女。


斯人已逝,但精神却长存。


子女们继承了父亲孔繁森的遗志,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经常资助贫困的老人和儿童。


全心全意的付出爱和奉献,这是一个人的最高境界;全心全意的去爱人民,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境界。


这两点,孔繁森在一生的工作中都做到了。


他身上流淌的这种精神,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上一篇:原创 孔繁森曾收养藏族遗孤,如今怎么样了?

下一篇:观海新闻记者援藏日记199丨追寻孔繁森的脚步

免责声明:该文由项目方自行发布,玉竹加盟网仅作为信息展示平台,以上信息不代表玉竹加盟网的观点和立场。市场存风险,投资需谨慎!

我要咨询

 免费咨询微信:yuzhuw666

请填写或选择常见问题

  • 项目很好,请尽快联系我详谈。
  • 请问我所在的地区有加盟商了吗?
  • 我想详细的了加盟流程,请联系我!
  • 留下邮箱,请将详细资料邮件给我
  • 代理/加盟鱼你相伴能得到哪些支持?